來自星空的絮語|Messages from the cosmos: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Even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becomes partially distorted when processed through human interpretation—half real, half imagined.
Especially when view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 single word may carry varied meanings.
Be mindful in your thoughts, and be respectful with how others interpret.
In a world rich with diverse voices, objectivity and neutrality become the anchor for true balance.

顯示具有 靈性成長-日常生活-童年創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靈性成長-日常生活-童年創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保護自己的反射作用



|8/19粉彩日常整理​

這幾天上課就偷懶了,沒畫畫,果然才沒幾天整理,就有一種灰塵味。

先提醒,本篇內容會談到童年受到的暴力情節,可能有些人會看不下去,雖然我已經習慣了啦,只是我後來發現,我過去經歷的細節,都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看下去,有些人看到會激動起來。就請告訴自己,不需要為我體驗這些事情,因為我早就已經不會把別人(爸爸)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

/

週一二通常是我的放假日,但合作對象通常在這兩天密集地跟我來信討論,然後我就要燒腦,想好多的事情(躺在地上)。

可是我覺得自己有比以前更振作了,信件內容不會太複雜的事情,我可以立刻想清楚,就把事情做完回信。

不過有一些事情,說複雜也沒有複雜到哪裡,但我就是覺得壓力大,然後想拖延,忍不住動手做家事了(逃避現實),可是又想到這一週都要拿來改作業,最好所有的問題要趕快清掉。我真討厭事情一下子堆得這麼高。

我在曬衣服的時候,懊惱的問自己:「怎麼拖延症又發作了啦,今天至少要做完一兩件事情,現在是哪個前後順序比較重要呢?」我得逼自己趕快去做事啊。

指導靈突然在旁邊溫柔地說:「可是我們看到你現在這樣,不算拖延症喔。」

蛤什麼?我這個不叫拖延是在幹嘛?我都傻了。

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插嘴的人



|5/23粉彩日常整理​

這幾天外出,遇到一群人們七嘴八舌的討論團體事務,其中一位阿伯,會一直打斷別人的話。

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團體裡面有幾個人,總是沉不住氣,當他插嘴想要講自己的話,但他的話卻沒有重點,和其他人沒什麼關聯性,甚至跟主題搭不上邊,彷彿只是為了講而講而已。

我剛好在同一個空間,暫時不會離開,雖然阿伯搶著說話,又講的沒有重點,實作讓人不喜歡。但是幸好團體中的其他人,非常有耐性的聽阿伯講話,講完之後,提出具有方向性的問題跟解決方式,過程阿伯繼續插嘴,幾乎都是「我不管,我就是要最便宜」的鬼打牆,都不聽別人解釋說,因為現在物價上漲,很多材料全部都在漲價,比較好的材料也是不便宜,要更重視安全性等等。

幸好整個團體裡面只有阿伯如此,其他立場不同的人都可以聽懂彼此的話,討論各種方案的可行性,還有政府法規影響的問題,而阿伯重複說「我要最便宜的,最划算的,要比以前便宜」。

其他人都已經跟他解釋,沒有辦法最便宜的,物價是沒辦法回去的,他還是重複講這句話。剛剛會議裡面所有人參與討論的所有前因後果,他都沒有在聽,還非要有誰停下來,從頭到尾跟他解釋剛剛會議的流程,他才聽懂。他也不知道是在急什麼,都聽不見別人的話。

真的在旁邊聽了,我都有一股火冒上來XD

不過我在旁邊也不是只有在聽啦,我會看到一些能量的流動。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自戀的人



|5/18粉彩日常整理​

自戀的人身上有一股特殊的能量氣味,像是沉溺在某種發酵的糖漿裡(對,快要變成醋了),他的能量場過度膨脹,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還有應變能力。

有時候自戀的人伴隨一種強烈的自我催眠,他的肩膀以上,甚至是整個胸口以上的能量場,像是被史萊姆似樣的黏稠意念包覆,那是他自己的意念,是他從小到大重複告訴自己的話。

也因為這股黏稠的意念是這麼的厚,基本上,多數時候他不會聽你的話,或者,他是選擇性的聽,尤其,他只聽誇誇。因為誇誇就是構成這個意念的主要能量,他只吸收他想要的部分。

這股黏稠的意念如果看進去,我會看到最內層的部分,通常是小的時候,旁邊的長輩給予很大的期許和稱讚,給的稱讚內容太誇張了,像是「你是全世界最棒的,沒有人比你更棒。」

當然很多父母親的心中,孩子是最棒的,可是,當孩子進入學校還有社會之後他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比自己優秀,甚至有才華的同學。

父母親沒有跟他講這件事情,父母重複強調他的優秀,當孩子面對學校待遇的落差,孩子本能的會抗拒:「沒有人比我更棒,這些人會比我棒,都是因為他們很幸運。」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討好的人



|5/16粉彩日常整理​

馬拉松畫圖班結束了!這次改作業印象很深刻的有幾個部分,我先講其中一個好了,那就是交朋友的議題。

當人與人之間互相開敞,彼此是平等的。雙方的能量會互相流動,我願意看見你,你也願意看見我,我願意說出來,你也願意說出來。彷彿有各種顏色的光纖互相串聯,這些光纖會從頭部的四面八方,尤其是從眉心輪(集中注意力,聚焦在對方身上,眉心的注意力傳達到對方的全身上下),很通徹的傳達彼此的感受,沒有任何的障礙,就算有衝突,也會因為雙方想要照顧彼此的心意,而把衝突的能量化解掉。

如果有一對朋友,彼此保持多年穩定深厚的友誼,我會看到他們的眉心跟心輪緊緊的串聯,他們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甚至諒解彼此的不同。在對方悲傷的時候,知道該怎麼安慰對方。在對方憤怒的時候,知道該怎麼回應對方。認識的越久,越清楚知道對方的性格的每一種面向,要用什麼方式回應,以及保護自己。同等,自己的情緒波幅的所有面向,對方都知道該如何回應,還有保護他自己。

也正是因為雙方的互動沒有過度的內耗,彼此都是安全的,舒適的,甚至是充電的,滿意的,這個關係才會繼續維持下去,即使多年不見,依然深刻,而且能夠連接在一起。感情很需要回饋。你如何對待我,我如何對待你,我們雙方都滿意了,感情就像是永動機,會讓我們繼續地保持舒服的狀態,持續下去。

換句話說,如果一方過度的討好,他持續掏出自己,另外一方長期是接受者,沒有任何回應,雙方之間的能量不平衡,甚至他們其實並不理解對方真實的需求。在其中一方嚴重虧損的關係下,這段關係肯定很難長期經營下去。或者,過度忍耐的一方在這個關係裡面,忍耐巨大失落的痛苦。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危險的人(下)



|5/11粉彩日常整理​

危險的人還有一個特質是,很難分辨現實跟他想像中的不同。

舉例來說,我很愛追星,我超級喜歡某個明星,我會幻想跟那個明星在一起。但是我知道,這是我的幻想,這不是現實。我幻想完之後,我又會回到現實層面,尊重明星的生活隱私。

但是《危險的人》,由於他們的想法參雜強烈的不安全感,當他看著別人對自己做的事情,他會質疑:「你為什麼會這樣子對我?你對我釋出善意是不是別有目的?你是不是想要偷我的某些東西,利用我的價值?」他會朝最壞的方向質疑,甚至完全相信他的想法。

他沒辦法真正的享受別人提供的服務,每個人做的行為,一定都有邪惡的目的,因為他是最可憐的,他是會被欺負的,他會重複想像著,自己即將遭遇傷害,所以要先發制人,要識破對方的假面。

再重複強調,《危險的人》的這種特質,也許會在我們感覺最糟糕的時候冒出來,使我們充滿疑心。然而,每個人沉溺的嚴重程度不同。靈魂觀察自己人心的起心動念,會做出預防和調整的規劃。

若靈魂沒有及時阻止人心的過度妄想,嚴重起來,負面思考會越來越嚴重,正因為《危險的人》如此揣測別人,他同時怕別人揣測自己。會讓自己呈現更溫柔,更脆弱,更無辜,更需要被幫助的模樣。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危險的人(上)​



/照片是充電中的醬醬

昨天談到《虛偽的人》,是出自於受傷之後的不安全感,於是要戴上面具,保護自己。同時他知道自己正在扮演另外一個角色,他清楚面具跟真實的自己是不同的。

但是《危險的人》並非如此。危險的人,會合理化面具的存在,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正戴著面具。或者,他是有目的性的利用面具,來獲得自己的利益。

可以講的細節太多了,我就拆上下集。

先談談《危險的人》的氣場特質好了。

認真說,危險的人,大部分看起來都非常的親和,客氣,社會化。可是,他的氣場層次是混濁的,往往表面都有一個討好人的特質,他們的面具是軟的,隨時可以扯下來。沒有《虛偽的人》從頭到尾壓抑著,堅持扮演固定的角色。

我過去認識幾位《危險的人》,初次見面還有互動的時候,我明明直覺知道這個人不對勁,可是,我「很想要相信這個人是善良的」,我不想對他有成見。我還是用對待每個人的方式,一樣善待他。我忽視了我的直覺,直到我學到教訓。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虛偽的人​



​/照片是趴在客廳桌上的米粒


出書之後,我認識了超過平日會接觸的其他領域人們,搬家前後,也認識了很多大量不曾認識的人們。

八成以上的人都是友善的,或許對我懷疑,保持距離,那也很正常。真心本來就是要謹慎守護的。

但在所難免,會遇到第一眼看見,我心中就拉起警訊:「要小心這個人。」的陌生人。或者第一眼看見,我會知道:「這個人並不好親近,我需要保持距離,他才會感覺舒服一點。」

可以說,我們的氣場氛圍,已經表達出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距離感。當我閱讀到這個部分,我就會控制自己跟對方交流的深度。

有些人初次見面,他的氣場會讓人感到「虛偽」。但是我現在說的這個虛偽,不是負面的詞彙,這更像是一個自我保護的盔甲。他表面上看起來親和,客氣,專業,事實上,真實的他,跟表面的他差異很多。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不會交朋友的人​



12/1粉彩日常整理

我跟朋友們聊到這個話題之後,覺得可以整理一篇文章分享。因為我也曾經是不會交朋友的人。(然後我不小心寫得太長了)

我們人生第一個接觸的人際關係,就是在家庭裡面。該怎麼跟人互動,聊天,建立穩定的關係,其實都和長輩怎麼引導我們有關。

這就牽涉到,如果長輩的心情不穩定,大呼小叫,態度時好時壞,也會讓孩子會有一種:「我到底要怎麼跟你說話?」的絕望感。

2024年2月15日 星期四

▍奶嘴與創傷



照片是睡得豪爽的米米(拍完把頭埋進去吸肚肚)​

我滑手機看到某小朋友吃奶嘴的照片,想起一件事情。

當時我在改同學的畫圖作業,畫圖作業可以看到很多種層次的能量,像是靈魂層次,思想層次,情緒層次,身體層次,關於健康內分泌還有很多細節的能量流動之類。

常常畫圖的同學,因為身上很多的環境壓力都被釋放掉了,可以看到更多個人的資訊,這些資訊可能包含前世今生,甚至是靈魂對人生的規劃與其他星球的經驗之類的。也難免也會看到不同層面的創傷。

我在改畫圖作業的時候,我大部分的焦點都是尋找創傷從哪裡發生的?該怎麼避免,或者該怎麼去安撫?

有些人只是需要簡單地解釋,就可以化解壓力,有些人可能還需要其他人的陪伴跟支持,才可以面對。總之每個人的創傷狀態的需求是不同的。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說謊 ​

照片是自己煮的!不小心放了太多料,顏色搭配起來,真是太美了



療癒自己到後來,會回想起很多小時候的細節,以及當時做判斷的考量,心境的狀態。就像是擁有一把放大鏡,看清楚當時都還不懂的情緒。

像是說謊,我回憶起我國小有一段時間,經常說謊。那大概是10歲左右的事情。我說謊的目的是要引起別人注意。我會把事情講得很誇張,我想要讓大家喜歡我,會誇張的故意把事情描述的很離奇。可是在說謊的過程中,我其實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甚至是討厭的。覺得自己很虛偽。

長大出社會後,我有教學許多的小朋友,也遇到這種會情緒誇張的、說話內容一聽就知道不是真的,但是我不會跟他們對證和計較。

因為我知道這些反應,都是因為寂寞。

想要被注意,想要被看到,想被長輩摸頭,這些渴望,其實也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跟自己相處,充滿恐懼,所以期待著其他人可以照顧自己。

但,小朋友本來就需要被照顧,我不會嚴厲的要求小朋友說實話。因為他們說謊的目的,是希望感覺到愛。

而愛和陪伴、耐心有關。

很可惜我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得到這些感受。小時候的我發現,說謊到後來沒有人要理我了,我還被責怪懲罰了。我連說話都放棄了,我不想再加入社交活動了。我放棄被愛,也不再相信愛了。我進入幾十年的情緒冷漠期。痲痹自己是非常痛苦的事。

我不希望小朋友們被大人咄咄逼人的要求說,「你這樣不對,你這樣很壞」,小孩子需要愛呀。就是因為得不到愛,才會說謊的。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對家的安全感




|8/27粉彩日常整理

這張圖是週日出門前畫的。

這兩天假日排滿行程(扶額頭),週日被另外一團朋友揪去玩教練版蛻變遊戲,也太密集了吧!我本來想說,玩遊戲的時間有限,我七月才剛玩過一場,要不要讓給其他人啊?

但是源頭祂們插嘴說:「還是可以呀,就算只有玩一天,議題沒辦法太深入,還是可以大概揣測相關的議題是什麼?」


我一開始參加這場聚會的想法,是這次組合的夥伴中有兩位平常都不會見到面,實體距離太遠了。聚會不一定要吃吃喝喝,大家在同一個空間就是一種享受。而且蛻變遊戲,很需要認識的人互相支持。其中有兩位小白,他們還沒有玩就很緊張了XD,他們近年才開始意識到要面對自己的議題,年輕人太浮躁了,剛好又信任我,他們需要穩定下來。我是過去鎮場的,也不用特別做什麼,只要放輕鬆的跟著玩就可以了

我在出主題的前幾天一直想,食衣住行,我還缺什麼?腦袋轉一輪之後,突然覺得「房子」這個關鍵字亮起來。嗯?可是好多年前,跟朋友玩蛻變遊戲就有試過「對未來買房」的焦慮感,需要開同一個主題嗎?

我想了老半天,想否決這個議題,目前的租屋也很OK呀?直到源頭祂們忍不住又插嘴說:「之前你玩的是家用版, 教練版不一樣,記得啊。」

好哦,雖然覺得莫名其妙又不是太急迫,反正重點是陪玩,就把「我希望能買下自己的房子,安靜又平安」為大概的主軸。

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破損能量場的緣分

6/8粉彩日常整理


大家可以注意到,你總是會遇見你最不喜歡相處的人,然後重複發生類似的事。

像是,不管怎麼找工作,都會遇到很難搞的同事或者主管。有的人是在感情上遇到同樣類型的對象,或者租屋總是遇到不友善的惡鄰居⋯⋯最近這幾個月,這種人際議題更加觸發,搞得很多人壓力很大。

關於這個現象,我們要來談論破損的能量場。

也是在前幾天上課,以及最近和朋友們聊到,這種重複發生的人際議題,幾乎都可以推回到我們和原生家庭的關係。

以我自己舉例,我就發現,我在職場,還有網路上很容易遇到情緒不穩定的人,網路大概隔兩三年就來一個陌生人指著我大罵,想像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內容然後要我負責,而我總滿頭霧水的想:你是誰啊?你在說什麼啊?我幹嘛對你的幻想負責?

後來我發現,這就是我媽啊XDDD,我媽平常正常很正常,是正常到大家都覺得我媽是個大好人。但是關起門來,一瘋起來真的神經病,完全沒有人可以和他溝通,他在自己的世界裡風雨凌亂各種腦補,最後都要求我替他負責任,因為我是女兒,我應該要很貼心的服務媽媽的情緒。真的把「貼心的女兒」這件事情無限上綱欸。

而我參加不同的課程和諮商,嘗試釐清我內心的傷口,老師們都不約而同的說:「你媽媽把你當做她的分身,她想做的事情都要求你去做。」

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增加選擇權

7/7日常整理

󠀠
雖然在趕書稿,可是Mulo和靈魂團隊還是鼓勵我出門跟朋友交際,慶祝朋友生日快樂,然後大家一起玩桌遊,結果互動的過程碰觸到靈魂與今生的創傷。
󠀠
我有幾個信念是這樣:
󠀠
我不需要別人,我自己一個人來就可以了。
󠀠
如果我是這樣活過來的,我也能夠繼續這樣活下去。
󠀠
多一個人就增加失控的變數,只要照顧好自己,就可以減少失控。

󠀠
當朋友說,我可以進入一段關係得到療癒跟重建的過程。可是我想到的卻是,我不想要把我的問題拖別人下水。怕不負責任。
󠀠

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仇恨與傷

6/11日常整理

今天去做諮商,處理我這輩子的母女議題。

這一段時間,我發現我心底存在一股很深的對母親的恨意,怨懟她為何不能保護我,卻還會煽動爸爸來攻擊我們,這個情緒像是五六歲的孩子。

同時我又知道,媽媽從來都不會承認過去發生的事,只會怪我們記恨,說我們很自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內等等。所以實際上我能做的,就是回來照顧自己的情緒,並在現實中與父母保持距離,才能讓我身心安全。

然而我也不得不承認,我還是會愛媽媽與爸爸,我心中還是有些牽掛與愧疚,這又與內心的恨意產生矛盾與糾結。我沒辦法拿捏兩者的平衡。太衝突了,這股恨意,會讓我夜深人靜時,突然升起極端的憤怒與哀傷,又帶有種頑固,無法聽勸。我試著處理很多次了,就是不太能突破個人的盲點與障礙。

今天在諮商師的引導下,讓我看見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其實是他們夫妻之間,很扭曲的相愛方式。媽媽會煽動丈夫打小孩,是呼喚丈夫給她愛。於是爸爸拿起棍子揍小孩,是回應妻子的愛。然後小孩大哭,他們對哭聲的煩躁其實是愧疚感,所以要用更多的吼叫打罵壓制,以平復/忽視他們對小孩的愧疚。(我很驚訝他們是會愧疚與在乎我的)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童年脆弱的能量場

最近我都在走家庭議題。雖然很無力,過去的陰影會重複地翻出來,也只好在每一次想起來的時候,好好面對。

Mulo向我解釋說,小時候的創傷會影響這麼深遠的關係,是因為我們在青少年時期以前,能量場也在發育的過程,那個時候的能量場非常的柔軟,容易塑形,也容易因為驚嚇留下傷痕。大部分人的能量場,大概是在20歲前後左右決定硬度,個性也差不多定型了。

簡單來說,我們的個性影響到能量場的形狀。如果願意面對自己個性上的固執與僵硬的狀態,願意看進去更柔軟的那一部分,我們的能量場也會更新,做出適應的調整,更吻合時代氣脈的流動。也就更容易活在當下。


我現在30幾歲了,依然會翻起五六歲以前的壓力,或者是國小國中時的學習壓力。

前幾天晚上,我又退回了小時候的身體知覺,我可以感覺我的靈魂團隊,試著透過挖掘潛意識的回憶,修補我童年時能量場留下的傷痕。

回到童年創傷的能量場過程中,我呈現癱瘓、驚懼到幾乎昏迷的狀況。最深刻的就是爸爸帶給我的恐懼跟壓力,然後指導靈祂們在找到關鍵原因後,趕快把我的知覺拉回當下,重新校對。

祂們說我過去有一部分像是死去了,所以才派給我一個任務,讓我回去老家的能量場,把我童年殘留的希望碎片帶回來。看看能不能拼拼湊湊的,可以把童年的我的傷痕補起來。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胸口的星光

我在凌晨時夢到一個片段。

我的家人都住在1樓,而我住在3樓以上,我有自己的空間,辦公室,床,還有所有我需要的東西,我的生活很舒服,自給自足。

然後我人類的爸爸從樓梯走上來了,他還沒有進到我的房間,我正好走出去伸懶腰,他看著我說:「你下來,不要一個人躲在這裡。」

「我不要。」我的反射神經見到他的時候,已經豎起戒備。「我不要下去,我想不到下去的理由。」

爸爸的臉色猙獰起來,大聲說:「叫你下來就下來!還敢頂嘴!」

「我不要啊!為什麼一定要我下去?」

我也生氣了,這樣子的對話太熟悉了,一直在我成長過程中反覆發生。我不喜歡做的事情,他會強迫我去做。

但是通常看到爸爸生氣的表情,我就嚇怕了,也就妥協了。

雖然我還是感到恐懼,如今我繼續堅持:「我真的不想要下去。」

「你再囂張啊!那麼喜歡窩在房間裡面嗎!看我砸爛你的房間!」爸爸大吼,朝我的房門衝去。

本來我的堅持立刻退縮了,後悔了。我只好朝樓梯口大喊:「媽媽你快上來!」在家裡面只有媽媽可以阻止爸爸。

但是媽媽說他在忙,等一下。

爸爸以前,曾經抱起我的電腦主機往地上重摔好多次,就是因為我忙著寫功課,他叫我吃飯,我說等一等,要存檔和備份,他就衝上來摔我的電腦,根本不管我正在做的事情有多重要。他只在乎,我是否服從他所有指示。

即使電腦是我買的,他也不在乎,說都是我自找的,是我逼他動手的。

我很不想要稱呼他是爸爸,他是完全無法溝通的人,非常的任性,而且總是使用暴力攻擊我們的身體,以及摧毀我們的所有物。

當這個人又要再次上演摧毀一切的劇情——束手無策、心冷的我被嚇醒了。


2022年3月19日 星期六

說話帶刺

七八年前我不相信自己是個固執的人,但是在四五年前,我才發現自己真的很固執。

我清醒的時候才意識到,我的固執是一個防衛,還有就是我從小在壓抑的環境下長出來,我不相信自己是有問題的,因為我那麼「想要改變」。

只是,那時候我還沒有準備好看到自己的問題。我只看得到家人和其他人的問題。

能夠面對自己,需要更穩定安全感,具有客觀的條件(通常來自朋友交流),也有坦承的能力。

因為過去在家裡,情緒都是被打壓的,情緒只能很壓抑的流動,不能哭也不能難過,不能讓爸媽看了不爽,他們不開心,又會把更多的情緒往我身上丟,我只能裝作沒有事情的樣子。

我以前也經常說話帶刺。

因為我覺得對方並不知道我這麼痛苦,所以我沒事就要戳一下。但這其實是個求救訊號。


畢竟我小時候,是在具有攻擊性的壓力下成長的,我很想要反抗,但是我不敢明確反抗,我就會用偷偷戳的方式,稍微宣洩我的怒氣以及委屈。

這其實是不敢表達自己憤怒的一面。我不被允許憤怒與反抗,不然就是「壞孩子」。我終究還是希望父母能愛我,我只能委屈與順從。

可是憤怒與壓力不會消失,即使我多什麽想忘掉不愉快,然而,壓抑與悲傷的情緒累積太多了,失控了,就會用很扭曲的方式抒發。

變成講話具有攻擊性,不時酸一下,很敏感似的。


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情緒的浪潮

上課前遇到信箱無法寄送,同學回報沒收到信,以上相關的問題,我就會感覺到胃被擰著一樣。接連出現的情緒是愧疚、憤怒與絕望:「為什麼麼我做不到?又是哪裡出錯了?明明我每天都在檢查,為什麼還有人漏掉⋯⋯」

這是老議題了,我知道我一直都有過度承擔責任的問題,所以先不談同學的狀態,我回來檢視和自己的關係。

每一次同樣的事情發生,我又焦慮沮喪了,重複問自己,這件事又讓我想起什麼往事?

情緒的出現,就是提醒我還有傷沒有處理到。雖然多少會怕碰觸到傷,至少每次情緒的發生,就當作是拯救自己的一次機會。

通常想起的都是小時候被要求看顧妹妹,爸爸拍著我的臉,他的力氣很大,就像是巴掌,每講一句警告都往我臉上拍。我嚇得全身哆嗦,我要做好被交代的工作,不然我會面臨更可怕的懲罰⋯⋯對了,媽媽在幫妹妹包尿布,我不懂當時媽媽為何不救我,就像默認爸爸,我才三歲就要承擔妹妹的喜怒哀樂,不要讓妹妹哭鬧吵到大人工作。我很恐懼,很孤寂,妹妹不是我能控制的。我盡力了,但是妹妹還是會哭,然後爸媽聽到過來,我就被打了,都是我的錯。


狀況不OK的時候我就不收訊了,抽牌會比較客觀。看著牌面出現的訊息讓我冷靜下來。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鬥魚

我有一回突然想起,國小三年級時和家人去夜市玩套圈圈遊戲,得到一隻鬥魚。

我的鬥魚是藍色的,妹妹也套中一隻紅色的,但是當時看起來,妹妹那隻鬥魚比較健康。

我年紀還太小了,其實也不懂怎麼照顧魚,只知道放飯,一週換一次水。

但是我有感覺是,如果我一直盯著鬥魚,鬥魚的壓力會很大。所以我會看一看就離開,或者保持一段距離。我也只能用直覺的方式去愛。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帶回家後,我那隻鬥魚的狀況居然好起來了!現在想起來,或許是因為攤販經常要移動魚們,大家壓力都很大、懨懨一息,當我放在固定位置沒什麼移動,鬥魚自己就好起來了,祂變得好亮麗,好美,渾身散發自信耀眼的光澤。

只是我和妹妹同一個房間,不過三坪,床和桌椅、衣櫃擺起來空間就滿了,其實沒有足夠的空間放太多東西。我後來異想天開的認為,我可以把鬥魚放在抽屜,每天拿出來擺著一陣子再收回去,但是打開抽屜會晃,我也覺得摩擦聲很可怕,我會先敲敲桌子再打開抽屜,讓鬥魚有點心理準備。

那時候,家裡後庭還養了一頭大狗,爸爸說那是「紐玻利頓」品種,還一次買一公一母。爸爸的理由是想帶狗出去跑步,但是買回來之後狗狗就丟在那了,餵食一半飼料,一半公司員工便當剩下來的廚餘。兩隻大狗對我來講很可怕,雖然牠們蠻乖的,可是口水啊體態和什麼的,都讓我避而遠之。

後來母狗和生出來的小狗都陸續送人,剩下的黑狗叫做「黑豹」,可是我覺得黑豹好可憐,都只能關在那邊,爸爸也沒有帶狗去散步,那麼大一隻狗整天只能在那裡繞圈子,汪汪叫,又臭又髒,還得了皮膚病,也沒有看過獸醫。

我養鬥魚的時候黑豹還活著,我總覺得黑豹很渴望被人疼愛,總是呼喚著我們,但是我不敢,我怕,黑豹比我還大隻,很輕易可以把小孩推倒。我那時候深深的體會到,我們家根本不適合養寵物,我說不出來,我就是知道即使是看門狗也不該困在這,雖然爸媽說那很正常。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小小的耳道

10/15



我在嬰兒時期得過中耳炎,醫生的診斷是我的耳朵內部跟口腔有一個小洞連結,所以當我躺著吃奶的時候,奶會流到耳朵造成發炎。

但是當我處理好幾個小時候嬰幼兒時期的壓力,發現是因為當時跟爺爺奶奶還有叔伯同住,我感覺到整個環境都非常不喜歡女嬰。

而且在我出生沒多久之後,父母親的工廠失火,一夜間燒掉所有的財產,家族的人認為我是掃把星,即使我還聽不懂人們的言語,但是我可以明確感覺到那些惡意。

憎恨,持續的穿牆而來。

我還是嬰幼兒的時候,我經常被環境的壓力嚇到全身顫抖,長輩認為不需要給小孩子開燈(要省電什麼的),我經常在黑暗中獨自哭泣,媽媽還有爸爸忙著工作善後。

我好怕感覺到人們的惡意,我也不喜歡聽到一整個家族的人這麼吵雜,但是只有我一個人躺在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