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靈魂,前世等等,還有過去很多生活經驗,都有固執的層面。像是會認定「這些事情就是該這麼做,我必須符合我的標準」,而失去其他的考量與彈性。
例如自責,我經常在走自責的議題,自責真的很容易成為一種沈溺,像是反覆的自我批判、自我厭惡,覺得自己怎麼可以這樣糟糕⋯⋯
深陷在自責的自己,其實最生氣的是「為什麼我無法控制一切,為什麼我都做不好」。
當我改作業,改到也是充滿自責,甚至出現自虐的同學時,真有種即視感。生命實在無常,我們只能控制當下能做的事情,像是盡心了、努力了,然而結果——不管是考試成績吧,別人對我的看法與評價,都不是我能控制的。
生命就像是「鬆」,還有「緊」之間的拉扯。而我們自身,只能把能做的做到最好,像是給自己拉緊發條。做完之後,就要進入放鬆——順其自然吧,知道自己無法控制他人與環境。
如果個人可以意識到,自己是可以調整心理上「鬆、緊」的狀態,就不會想要什麼都控制,什麼都抓得緊緊的,或者,也不會因為無法控制,而進入強烈的自責與絕望中。
責任感強、能力也強的人,就是因為每件事情都能快速上手,就失去了「放手」的意識,變成拉緊發條,還要拉緊,每件事情都要更緊、更精準。然而只要一個環節出乎意料,就會大崩潰了,覺得自己一敗塗地。這也是改同學作業經常會看到的現象。
愧疚感也是因此產生的,愧疚經常伴隨強大的責任感,以及隱性的強烈控制欲。
當我漸漸的,好像走出了自己的軌跡,回頭看去,開始能夠理解創傷是如何發生的,即使是充滿善意的想付出,但是給得太多了,超出負荷,就會成為自己的負擔與創傷。
在人有限的生命中,在如此多變的時代中,我們只能靠自己和環境的衝撞裡,思索「彈性」的張力。
太多的緊繃會出現問題,過多的鬆散也會出現問題。而我的性格,要有多少鬆緊的比例,才能讓我擁有足夠的身體與心理的健康,能夠顧好當下,也考慮到未來?
那麼多的變數中,也只能穩住自己,回歸自己,像是校準中心,先評估自身的能量,再來考慮和整個環境的互動與摩擦。當我把我能預估的都準備好了,剩下的,就是釋懷與放手了。
我最近覺得,我的鬆緊比例大概是3:7,好像應該再放鬆些。
我的鬆是不必出門,我本來就宅,可以繼續待在家裡真好。緊的部分是要改作業,還有很多課程延後了,難免焦慮。我真的不喜歡計劃被打亂,也是因此,我意識到自己的控制欲,還有我的焦慮都出自於我無法控制生活的變數。因此接下來我要處理的是「原諒無法控制生活的自己」的議題。
大家也可以想一想自己心理的鬆緊程度,給自己的鬆緊算個比例,然後評估自己的鬆和緊和什麼事情有關,這個分析還蠻有趣的,像是更認識自己的另一種面向。
看這兩天的疫情擴散狀況,覺得很擔心,這種感覺,應該也算是太緊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