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Messages from the cosmos: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Even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becomes partially distorted when processed through human interpretation—half real, half imagined.
Especially when view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 single word may carry varied meanings.
Be mindful in your thoughts, and be respectful with how others interpret.
In a world rich with diverse voices, objectivity and neutrality become the anchor for true balance.

顯示具有 靈性成長-日常生活-樸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靈性成長-日常生活-樸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為地球做點實際作為

8/26


  這些年來,版面上小湛都在記錄自己的身心靈狀態,而談到其他人對身心靈的理解,好像很自然地又聯想到「新時代」與「新世界秩序」之類的議題(沒想到維基居然有出這個條目)。當然現在有很廣泛的海內外靈媒談論高靈訊息都會談到陰謀論之類的觀點,或者期待黃金時代等等的願景。

  不過以小湛我個人的立場,其實我很憂心人們都把注意力拿去期待有一份更大的力量改變整體局勢,例如期待外星人帶來改革,地球突然間揚升(但是對揚升的定義很模糊),或者其他力量的介入。這樣的期待很自然地把自己貶低為RPG遊戲內的村民,把自己的力量拿去期待一個「不知道來歷也不知道身分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會出現的勇者」。

  而問這些村民:「為何你不能成為自己的勇者改變生活還有改變世界?」這些村民都會理直氣壯地回我:「因為我們沒有勇者的特殊能力啊!」 

  為何一定要有特殊的能力才能變成勇者才能改變世界?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我也不是一次聽到網友回我說:「因為妳是小湛所以妳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只是一般人而已。

  可是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特別,就算我擁有靈通的能力吧,但是我卻能看到更多前世的慘烈而得額外分神去處理這些創傷,更別說我到現在也還有今世的家暴陰影,我好像有兩個以上的人生需要去加倍照顧,沒有人教我該怎麼做,連祂們也不說,我現在的生活方式全是我自己跌跌撞撞地走出來,花好多年認識不同的團體和人(其實也該加上好幾輩子的尋覓吧),最後找到屬於我自己的路。

  只有自己才能定義自己是誰,我想我不甘願成為村民去期待一份不知道從那兒才會冒出來的拯救者,我也不想感到委屈可悲而停滯不動,我還是會哭,哭完之後還是得爬起來為自己做點什麼。也可能,是我的累世和今世都沒有人來拯救我,我多麼絕望,只有我才能拯救我自己。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吃素不能吃香菜?

  在素食社團看到討論香菜能不能吃,原來是說阿飄喜歡香菜味。我問了一下,阿飄和精怪祂們好像真的挺喜歡香菜的。不過我自己洗菜的時候祂們根本不會靠過來......(平常也不會靠過來就是)
   
  然而我發現安烈爾還有團隊祂們也喜歡香菜味(有兩個舉反對票說很臭!),安烈爾還舔一口,接著說不好吃XD,那可有趣了。看起來純粹是個體喜好問題嘛。
 
  Mulo說,唉,小孩子啊(人類),只看大人(高靈)的臉色來決定吃什麼,自己都無法做決定,真是受不了。

然後小湛我和其他朋友聊天,有人說不吃的原因是聽說重金屬比較多,不過我記得菇類也容易吸收重金屬喔,當然也是前提是土壤要很毒啦~或者是香菜蟲卵多......但是我記得十字花科像是花椰菜、青江菜也是容易吸引蟲咬,所以農藥都撒很多等等,香菜並不是唯一那個最糟糕的。之前跑去學樸門相關的技術覺得對生活飲食挺有幫助的,有基本種菜觀念XD

  我還是會吃啦,我會用蔬菜洗潔劑多洗幾下,香菜味道很棒欸~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重複使用手邊的資源



每次運動完都想喝果汁,可是塑膠袋塑膠杯和吸管會耗費的太兇。

之前去宜蘭參加泰雅族獵人體驗營活動做了好幾根竹吸管,有的送人有的自用。長吸管搭配使用完的蜂蜜罐剛剛好,而且沒想到N年前家人參加某活動的啤酒袋贈品正好派上用場。

節省地球資源,真的要從自己的生活上做起。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碳循環與土地、個人的關係

  對於氣候變遷與石化業影響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問題,其實不單單只有做環保、資源回收才能處理。重點是:我們該如何讓失控的碳循環回歸正常值?

  這幾年來小湛一直在深思除了靈性活動隊個人的內在啟發(雖然我也是因為能與祂們互動才進入這個領域),我更注重的是人與環境的平衡,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人身心靈兼顧?直到我找到了樸門--照顧地球(環境保育)、照顧社會(照顧人/自己)、分享多餘(經濟體系)的完整關聯性。

  樸門首重的是土壤的復育與植披共生的關聯性,在這樣的系統中,人類扮演的角色是「世界的照顧者」,利用人為的安排讓植物能共生地更繁榮、土地能夠自理完整的生態系,兼得人類家庭與社群之間的良性互動與情感連結。關於這部分世界上已經有多方社群來執行了,統稱為「生態村」。生態村是共識社區(Intentional Communities)的類型之一。網路上已經有很多相關資料,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搜尋。

  我在樸門PDC的課程中取得樸門永續設計基礎認證的實習設計師,在長達兩周的密集課程學習中,有大半的同學不是本身為專職小農、就是擁有自己的土地,且已經在關注環境議題種植作物與環保堆肥等。但我身為一個都市人(笑)說真的對種植仍陌生,我純粹是愛地球且憂心未來文明的延續,所以四處尋找可以和環境共生的方式。

  也是在樸門的課程中,認識台東在地不少的阿美族原住民朋友,經過老師的介紹認識更多的原住民學長姊,分享原住民千年以來與環境共生的方式,他們早就與環境共存,也深深地與台灣的土地連結。只是文明化的關係,新一代的原住民年輕人都往都市發展,逐漸失落家族與祖先傳承的土地智慧。

  有幸地,我有機會去宜蘭認識泰雅族原住民獵人阿雄。雖然我吃素,也被朋友笑說妳吃素妳學什麼打獵?我認真地說:我吃素,但我也要會野外求生呀。如果地球持續暖化,海平面上升,我到山裡吃什麼?野菜就算了,我不吃肉,我的家人們呢?與其看大家痛苦地餓死,至少我能打獵餵養我的家人們吧?

  除了純然的獵捕與技術(有機會我還要多學相關技能),更重要的是原住民獵人尊重山林的生息,有分狩獵祭讓獵物可以存續,只獲取足夠的部分,不像漢人一打獵就要把全部看到的都得手......而原住民與祖靈(祖先的教誨與智慧)、打獵等生活作息,都與社群、人格的養成息息相關。這部分也讓我欽佩不已。



  雖然話題與碳循環好像扯遠了,但這還是有深刻的關係。別忘了,是人的活動造成碳循環的失控,人該如何讓自己獲得安全感、謀生能力、分享與共榮的經濟關係?早期的原住民部落已經達成完整的連結,只是隨文明化失落。

  台灣的土地算是肥沃的了。而樹木有一半以上都是碳(隨樹種有些成分差異),大量種樹除了能讓山坡地水土保持、水庫不再因為下大雨而有大量淤沙減短水庫壽命之外,樹木還能收集空氣中的碳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樹木越多,相對的收集的碳更多。

  但樹木也不是胡亂種,首先一定要有好的土壤有足夠的含水量、或不至於泥濘到無法讓植物的根無法呼吸。植物的根需要和細菌合作,像是有機質分解菌 、固氮微生物 (在貧脊的第一次開墾的土地上最好種植豆科,花生之類的作物,在開花前砍除,成自然堆肥固氮,下一批作物就能長得更好尤其是蔬菜類)。當肥料給太多,反而會讓植物不再與細菌合作,就像好吃懶做的人成天躺在那兒等著被餵養,長出的果實大、卻沒有足夠的酸甜滋味、香氣也弱。這就是為何我們現在吃的水果,總沒有以前深刻香濃,都是虛胖。


  總之,大自然會透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土壤中的有機質結合形成生物碳。而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內容是在3/5在樸門年度分享會上的筆記,由孟磊老師分享)

  
 當氣溫上升2度,會有15%的植物釋出更多的碳;

 當氣溫上升4度,會融化北極含碳的土壤(9000億噸),40%的植物也釋放碳,海洋同時會釋放出更糟糕的甲烷(俗稱瓦斯、溫室氣體)。

 當氣溫上升6度,地球會回到5千500萬年前的氣候,當時丹麥的格陵蘭是一大片的森林。

  
  不可否認,現代的農業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因(過度砍伐原始林、畜牧業與玉米等種植),這部份得考量到食物的生產,與製造、運輸過程中消耗的水電與運輸汽油費......2009年估計有2000億噸的二氧化碳在大氣中,而若想取回流失的土壤碳,自然需要用農業來改革回來。



  那回來小湛我這裡,我的體悟是:植物是,只要你願意種植、且有技術性地克服種種問題(像是用網架驅蟲或種植共生植物,與使用生物碳等改良土壤等),植物便會以它們的菜葉與果實回報你。付出就會有代價,人的心內自然就會穩定,知道不能強求生命,只能尊重、觀察著也檢討自己,自然可以紮根入世。

  我到現在仍在學習更多的方式與技術,落實自己的求生能力(不管是種植還是採集還是打獵與人格培育的關係),需要的是更遠觀能夠看待各種危機的未來,可以隨機應變。

  當然若沒有環境危機最好,但人總是要有各種憂患意識,是超越個人到家庭與社群的關係,讓我們去思考:我們可以為地球做什麼?我們希望能有什麼樣子的未來?

  一切都要從自己做起吧。從個人可以做的種植開始,我現在正在練習種蔬菜,像是颱風天來菜價飆漲我還可以靠自己種的蔬菜過日;等我有機會買塊地,或與人合作種植(感謝樸門讓我認識不少有地但缺人的朋友XD),我可以一步一腳印地付出我所能做的事情。

  至少我盡力了,這就是最棒的事情。

 

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碳足跡

  和朋友談到碳足跡的問題。很多人都忘了碳足跡(飛機、貨櫃、各種運輸與石油、電力能源的消耗)所帶來的汙染。
 
  去年上了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PDC),班上有一半同學吃素這感覺真棒。然而在課程的進行中,開始反思我們生活上的各種過度包裝,生活的便利性背後的過度依賴文明化與能源消耗,接而反思驅使我們目前生活的關係......
 
  我突然間換了個角度意識到,我旁邊有很多素食主義的朋友,大半是宗教性的戒律。而為了支持純素與宗教上的潔淨,會大量購買國外的非動物性產品來支持純素理念。
 
  然而說真的算起來,飛機一趟運輸所耗的能源消耗量,其實與「吃素環保救地球」的口號是極大的矛盾。可能你買了地球另一端的產品,所耗的資源就抵過你吃素的一年功。甚至可能比吃在地葷食朋友所耗的能源更大。
 
  樸門的老師也苦笑說,所以後來很多同學學完課程後回去都改吃葷了XD 這聽起來實在有點尷尬。但我真的能理解。
 
  今天看新聞有個聳動的標題是「殺十萬頭牛救水源?」這標題真毛骨悚然。有時候類似理念的關係,卻因為人為因素的混入變得更複雜難處理。
 
  而我個人的立場還是,台灣是很幸福的小島,蔬果夠多夠吃了,動物性製品能免就免了。但若真的要取捨個人健康、保護動物理念、環境保育的三方關係,我還是會把個人健康>環境保育>保護動物理念為這樣的順序。
 
  會意外嗎?其實我只是覺得,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你根本無心去照顧更多議題與學著改變世界。而更平衡的世界有助於未來培養健全的生態,是生態,不僅僅只是動物。

  很遺憾地我必須把動物福利排到兩者之後,然而目前繁殖動物的技術實在過於粗糙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大幅改善,且野外的保育動物若沒有棲地與人力的維護也會更快滅絕,因此若真的要如此取捨,也不得不如此。整體的大自然必須更重要,而想保護大自然的人們必須活著才能爭取保護自然的權力。
 
  這其實是很三難的選擇題,但我想,這的確是不得不去考量的問題。個人多做一點,少買海外產品,只買小農等在地食糧。無論你吃素吃葷,我依然認為心態最重要。愛這個世界與萬物,必須靠起而行才能持續下去。做比想的更多,無論誰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