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2粉彩日常整理
今天開會聊天,談到有些人都會有下意識的防衛動作,像是,環抱手臂,腳交叉,身體往後靠。
以上這三種是輕微的防衛,倘若對話到後來,身體對環境放鬆,以及對談話者安心了,身體的姿勢就會改變,像是身體往前靠,雙手放下,骨盆調整成更舒服的位置。
比較嚴重一點的,像是咬嘴唇死皮,摳指甲、咬指甲,甚至拔頭髮,掐自己等等。
我從能量看起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是往前,如果前方的人事物讓自己感到壓力、不適應,人會不自覺的想要用某些方式擋在前方,避免直接面對壓力。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面對壓力時,他已經無法負荷這個壓力了——壓力可能同時來自外在跟內在,例如,他不相信自己可以面對,他懷疑自己的應變能力,他覺得自己一定會搞砸這一切⋯⋯像是自我暗示「我沒辦法,我不可以,我好害怕,我糟透了。」
其實也顯示過去的成長過程,當他面對壓力的時候,旁邊沒有誰給予足夠支持,甚至還給予加倍的打擊,使他懷疑自己面對壓力的能力。
這種面對壓力的潛在恐懼,會讓身體下意識地想要「降低壓力」,就是轉移焦點,例如透過疼痛,拔頭髮,咬指甲,想要感受自己身體的「不舒服」。
這也帶著某種自我懲罰:「如果我先懲罰自己,我先讓自己不舒服,也許我面對壓力的時候,比較不會那麼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