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能量吸血鬼」標籤



|8/4粉彩日常整理​

「能量吸血鬼」是幾年前開始的名詞,談的是人際病態關係,意指某些人就像吸血鬼一樣,持續的吸收你的能量,消耗你的力氣與精神。

滿多的文章探討「能量吸血鬼」的特徵,不過我看到這種特徵的形容,都是快速滑過去,因為對我來說,重點不是特徵,而是寫這篇文章的人的心態,作者既然提出了這個現象,他可以提出豐富的解決之道嗎?

每每當我閱讀到文章最末,多數的作者都說:「快遠離這些能量吸血鬼/能量低落 的人們,尋找高能量的人相處吧!」

嘿,等等喔,辨識出「能量吸血鬼」之後的解答,也太隨便了吧?

如果對方的能量低落/讓你感到不快/不舒服/過度消耗,你能夠採取的做法就只有迴避,可是對所謂的高能量人/讓人喜歡/想要親近 的人而言,你也是對方眼中的「能量吸血鬼」吧?

因為你沒辦法忍受沉重的壓力,你急著想要找高能量的人,換句話說,是你想吸收高能量人的能量耶。人生又不是玩鬼抓人,輪流當鬼玩的遊戲。

有些文章的邏輯前後不對盤,確實抓別人的毛病,看到別人的問題,是最簡單的了。難的是,該如何直視問題,解決問題?所有人都想要找高能量人相處,但有沒有考慮到,人生本就沒有完人的存在?

說「能量吸血鬼」沒有同理心,有很大一部分是,這個人對別人的某些部分/或者針對某個議題 沒有共鳴感,不代表他整個人生毫無同理,這個定論太粗暴了,不也是種缺乏同理?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走向,很難要求所有人都可以理解自己的心路歷程。

我們難免會「無法理解別人的模式」,然而直接把問題歸類成——因為「自己善良」所以遇到「能量吸血鬼」必須要「逃走」的公式,還是缺乏太多人性變動的討論,過於膚淺了。


/

拿女性的身體比喻,生理週期會讓我們的情緒上上下下,我確實在生理期前會特別的暴躁沒耐心,容易針對小事鑽牛角尖,生理期後我會進入聖人模式,看各種事物都充滿聖光,寬宏大量起來。內分泌影響我很深,有時候內分泌的影響,已經跟頭腦的控制能力沒有太多關係了。我能做的,頂多是作息穩定飲食正常,讓我的內分泌不至於更極端。

而我們最需要人際關係扶持的時候,往往是在自己脆弱的時候。當我暴躁、焦慮、憤怒、沮喪,難過,脆弱,我特別想要跟朋友聊聊天,讓他們開導我,陪伴我,支持我。換句話說,如果我的朋友們進入情緒波幅,我也可以陪伴他們跟支持他們,而這種互動關係,更加強了我們之間的信任與連結。

如果我狀況很差的時候,朋友覺得我滿嘴抱怨,避之唯恐不及的轉頭就跑,已讀不回,甚至封鎖我,我只能自己忍受最沉重的壓力,獨自消化。當我狀況好起來了,事業風光家庭美滿,他們立刻過來吹捧讚賞,緊緊簇擁——我肯定會感覺到,這些人也太現實了吧?我沒有辦法信任這樣的人。

所以我要談的是,人難免會有糟糕透頂的時候,人不會只有一個面向,「能量吸血鬼」不過是個標籤,顯示對方的狀況有多糟糕,可能會把你拖下水。重點不是你辨認出來然後趕快逃,而是你辨認出來之後,你手邊可以有很多應對的方式。

第一件事情肯定是站穩陣腳,當你感覺到對方正在消耗你的力氣,先問問自己,你希望跟他之間產生什麼樣的關係?

例如點頭之交,順手幫一把,那你的順手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可能買杯飲料,順便帶他的一份,讓他知道你在關心他,至少不會讓你太累太心煩的程度。其他事情就盡可能地保持距離,面帶微笑,什麼都不需要說,既然你不想要涉入太多,那就堅持你的沉默和不多問。當你沒有太多反應跟作為,大部分的人都會自討無趣,與你拉開距離。

或者是稍微親密的親友,你大概了解對方的個性跟狀態,那麼依照過去對方的模式,你覺得他會聽你的話嗎?

如果他不會聽,你自己心裡面有個底就好,他要的是安慰,你也只能給他安慰,既然他不想要聽其他的意見,你又忍不住給意見,他可能會爆炸。那就忍著不要說,或者你硬是要給意見,你就要準備好撕破臉的場面。而你要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你覺得自己忍不住就是要說教,好,你真的就該逃了,因為對方正呈現不穩定的火藥桶,而你會讓自己成為點燃火藥桶的火柴,你的逃走是要保護雙方不要創造更大的危機。

搞清楚自己會在這段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如果你是一個放心不下對方,忍不住就是想要說教的火柴,那你就介紹其他的人來協助對方吧。例如幫對方聯絡他的伴侶或者其他的好朋友,協助別人不一定要親自來。

調節人際關係是要用腦的,當一個人脆弱,或者狀況很差的時候,你看不下去,你想要提供支持,最好腦袋要清楚的思考接下來的結果——我希望跟這個人創造什麼樣的關係,期待能有什麼樣的結果?

還有,我會因為他的情緒,而跟著情緒起伏嗎?

有些人在安慰別人的過程裡,他反而變成主角,比主角更激動、反應更大,可以說是共感或者是投射過多,然而情緒是會互相傳染,變得更大的。

當你知道自己回應他人的過程,自己會跟著失控,一定要重複提醒自己說:這是別人的事情,我只能陪著他,我並不是他。我沒有要為他承擔這一切包括心理壓力。

把自己穩定好,這裡的穩定包含心靈/心理上的「我也想要好好守護自己」的決心,你的能量就會被自己保護著,而不會被別人的能量滲透跟共振。

既然會被別人的能量影響,你的能量肯定也能影響到別人。情緒一直都是雙向道,也像是拔河,情緒渲染之中,就看誰的力量最大。

我們肯定會在同一段關係,每一次的情緒起伏之中嘗試跟對方連結,或許對方在快樂的時候是可以聽入你的建言,但有的人是在哀傷時才能夠聽取建言。觀察對方的回應跟反饋,重複問自己:「我想要跟這個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

溝通是雙向的,每一次問題的發生跟卡關,聽聽看旁邊人的意見,可以產生新的想法。只是有的人本身帶著階級意識,如果他覺得對方層次比自己低,他就會否認、鄙視,完全不接受對方的意見跟感受。

當你意識到面前這一個人,他對待你的態度是有階級的,不公平的,而你想要創造的是公平的關係——你試著爭取了,你說話了,你表態了,但是他不理你,那麼讓這段關係保持距離,甚至完全離開和斷掉也是可以的。

畢竟沒辦法達成溝通跟理解的關係,只會造成單方面的過度忍耐與傷害。

不過就算離開一段關係,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不要指名道姓的,到處說對方壞話。

這裡說的壞話是情緒上的發言,例如人身攻擊,各種言詞上的羞辱與貶低。倘若針對客觀發生的錯誤,例如體制跟決策上的漏洞的客觀事務,這就不是說壞話,這叫做舉發。

每個人都需要面子,你和任何人都需要面子。如果你是旁觀者,你不知道別人怎麼吵架了?你看到其中一方到處罵人,批判他者的身家背景,你的第一直覺肯定是「會講別人那麼難聽壞話的人,才是真正的壞人。」

以及,身邊人也會警覺:「感情好的時候那麼好,感情不好的時候那麼壞,我最好別跟口出惡言的人靠太近,免得以後換我也被講得那麼難聽。」

是的,有些人受傷了會到處喊冤和不公平,會希望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但是他沒有辦法控制別人集中在他身上的想法,是真的站在他的立場嗎?更多時候,先罵人先指責的那方,反而會導致自己處於劣勢,使人們迴避,對自己更加不利。

尤其現在社群網路這麼發達,世界很小,也許你罵著罵著的那個人,你跟他的共同好友之一就是你的老闆,老闆看到你的崩潰跟私事狀態,不一定會挺你。

也要記住一件事,大部分的人非常的八卦,你指名道姓講的事情,有一天都會傳出去被當事者聽到,甚至被加油添醋到已經不是你當初所講的,而當事者會怎麼說你爆你的料?對你做什麼事情?這不是你可以控制的。

如果看得夠遠,嘴巴就要安靜點,避免人性的反撲。給別人面子,也是在給自己面子。

/

總之,有情緒、有壓力、狀況不好,是人的常態。多數的人沒有學會情緒調節能力,常態累積壓力,狀況肯定不好。說這種狀況是「能量吸血鬼」,也實在是打翻一大群人了。

狀態差,不代表他是壞人,而是他還在熟悉自己的這條路上,當一個人忍受不了現在身處的環境跟狀態的時候,他肯定會求救以及想要尋找幫助。

可是要幫到什麼程度?就要看你個人的精神投入的深度,如果你覺得自己容易被影響,那就淺淺的幫。如果你覺得自己還算穩定,你可以深入一點的了解對方的狀況。

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力氣協助他人,可是又會過度掛心,那麼提醒自己不要知道太多比較好。不知道別人的隱私,反而會讓你心平氣和地專注在自己的生活上。

幫助別人之前,一定要評估自己的能力,再好的朋友都一樣。你很心疼對方,也可以為對方找更多的舒壓方式,尋找其他的專業人士介紹給親朋好友,不必全部自己扛。你才能幫得輕鬆點。

還有最重要的心態是,請相信每個人的生命力。如果你提供的方式,對方都不喜歡,他自己會去找他要的方式,那就尊重他的選擇,你已經在這段關係裡面盡力了。那就回來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吧。

在人際之中,也是體認到自己能力多寡的程度。理想中的人際關係,你的心理與行動上都可以調適得剛剛好而且不費力,你與親朋好友的關係,保有空間感、自由感,才沒有負擔,因此長長久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