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Messages from the cosmos: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Even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becomes partially distorted when processed through human interpretation—half real, half imagined.
Especially when view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 single word may carry varied meanings.
Be mindful in your thoughts, and be respectful with how others interpret.
In a world rich with diverse voices, objectivity and neutrality become the anchor for true balance.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防衛動作



|9/12粉彩日常整理​

今天開會聊天,談到有些人都會有下意識的防衛動作,像是,環抱手臂,腳交叉,身體往後靠。

以上這三種是輕微的防衛,倘若對話到後來,身體對環境放鬆,以及對談話者安心了,身體的姿勢就會改變,像是身體往前靠,雙手放下,骨盆調整成更舒服的位置。

比較嚴重一點的,像是咬嘴唇死皮,摳指甲、咬指甲,甚至拔頭髮,掐自己等等。

我從能量看起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是往前,如果前方的人事物讓自己感到壓力、不適應,人會不自覺的想要用某些方式擋在前方,避免直接面對壓力。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面對壓力時,他已經無法負荷這個壓力了——壓力可能同時來自外在跟內在,例如,他不相信自己可以面對,他懷疑自己的應變能力,他覺得自己一定會搞砸這一切⋯⋯像是自我暗示「我沒辦法,我不可以,我好害怕,我糟透了。」

其實也顯示過去的成長過程,當他面對壓力的時候,旁邊沒有誰給予足夠支持,甚至還給予加倍的打擊,使他懷疑自己面對壓力的能力。

這種面對壓力的潛在恐懼,會讓身體下意識地想要「降低壓力」,就是轉移焦點,例如透過疼痛,拔頭髮,咬指甲,想要感受自己身體的「不舒服」。

這也帶著某種自我懲罰:「如果我先懲罰自己,我先讓自己不舒服,也許我面對壓力的時候,比較不會那麼不舒服了。」

所以我遇到這樣的人,都覺得他們好辛苦,他們內在的自我苛責感,其實超過一般人能夠忍受的程度,但是這份壓力他已經習慣了,甚至內化了,他幾乎不覺得這是個壓力(習慣了),甚至會討厭自己會有這些防衛動作,覺得讓身體變得太醜了。可是越討厭自己,是不是又加強了「自我懲罰」?

我曾經遇過這樣的同學,我提醒他:「你會咬指甲到十隻指頭都非常的不舒服,可是其實,你這個動作是在嘗試保護你自己,希望降低你身體內的壓力,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動作的模式,其實是為了想要幫助你自己。」

我希望他可以先化解,對於這個習慣的憤怒與無奈,和自卑的感覺。

接著我說,「恐懼跟不舒服的壓力也會累積在你全身上下的細胞裡內,包含你的雙手,你的嘴唇,你的臉部還有口腔等等。所以當你感覺到壓力,當你感覺到你又不由自主的咬指甲的時候,先不要懊惱,你可以增加新的動作,我們現在要增加新的習慣,要替換原來的習慣。」

我示意他,如果他有自覺,可以停下來咬指甲,試著按摩他的每一根手指頭,手掌,手腕,兩隻手臂,或者,也可以按摩他的鼻子,輕輕的按摩嘴唇,請帶著感謝的心意,告訴自己說:「我知道我這些部分的細胞,很想要幫我降低壓力,我知道你們每一個的存在,你們真的辛苦了,我會盡我所能,在我有意識的狀況下,照顧我的每一個細胞跟器官。」

並且也可以理解,因為自己潛在的害怕面對生活上,來自面前的壓力(包括對未來的壓力),可以拍拍自己的心輪/胸口,為自己套一件外套在前方,彷彿你怕冷的要增加保護,或者蓋一個圍巾在脖子上,也可以拿某個東西,像是鉛筆盒,或者幾隻筆和書本,放在自己面前,稍微隔離來自前方的壓力。

透過拿取物品擺在自己的前方,來取代,舉起自己的雙手開始咬指甲這個動作。

這一定需要練習,畢竟這個習慣發生了幾十年,你很難用一天兩天的時間改變。所有的習慣都是可以被取代跟調整的,你只是需要記得,但你又忍不住的咬指甲——立刻提醒自己,我要先按摩我的手,增加新的動作,拿某個物品放在自己前方,邊安慰自己,其實不用那麼害怕,我的全身細胞都想要保護自己。

這些練習,都像是在重建新的習慣,取代原來的模式,潛移默化的——請堅持下去,慢慢地,你會發現你咬指甲的時間比較短了,你更習慣觸摸自己的手指,按摩自己的關節,或者把玩鉛筆盒和外套,你的手指頭建立全新的模式,取代原來讓自己不舒服的模式。

珍惜自己跟疼愛自己是需要練習的,也許過去沒有這個經驗,但是可以慢慢地增加這個經驗。

如果是咬嘴皮的動作,一樣是先提醒自己,這是防衛動作,其實自己正在焦慮或者有壓力,接著給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由於壓力累積在口腔,練習讓自己輕輕的打呵欠,或者轉動舌頭,移動下顎,改變口腔的動作和習慣。現在很多人會戴口罩,戴口罩能遮蓋你的口腔的動作,你甚至可以用雙手按摩臉頰,按摩鼻子跟嘴唇,以及你的下巴,喉嚨,增加新的動作,直到你對這些動作習以為常。

我們只是需要知道,很多潛意識的防衛行為,只是在顯露我們內在的壓力跟焦慮,現在我們可以增加更多友善的行為,分攤身體前方累積的壓力。

善待自己的身體,理解自己的身體發生的故事,並且珍惜自己目前所擁有的,是可以靠後天學習來的。

希望人們可以成為自己這一輩子最好的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