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9粉彩日常整理
最近有點太忙,而且很久沒有改三階作業,正在重新調整改作業的步調。我還是想要寫文章,就是沒有空寫TwT
今天聊點簡單的靈界上課筆記,關於情感濃度的細節。這個主題以前有在其他的文章內容稍微提到,這次想要講的更詳細一點。
/
我上的這個課堂是開給國小生的,心智年齡大概小一或小二(10歲以下)的課堂。上了這堂課很驚艷,真覺得人類的課程也需要添加相關的內容。
小朋友靈魂也跟人類的靈魂一樣,小孩子都很好動,想要玩,滿教室跑,所以每次課堂開始前,老師都會帶著整班幼幼,唱歌跳舞消耗大部分精力,最後才回到位置上課。
小朋友喜歡玩,當老師花很多時間陪小朋友玩,小孩子就會很喜歡老師,因為很喜歡,就會乖乖聽話,像用這種方式建立的關係,就會既開敞又放鬆,充滿信任,而且自願的吸收大量的知識。
這堂課剛開始,老師讓我們活蹦亂跳衝來衝去還有亂尖叫,捉迷藏遊戲一樣,我們每個都開心的不得了,老師引導我們回到位置上,邊問:「你們喜歡我嗎?」
全班同學都大喊:「喜歡!」
老師繼續問:「喜歡到什麼程度呢?」
「超級喜歡!」
小朋友還接連的喊出不同的喜歡程度:「就像我喜歡家裡的球球!」、「就像我喜歡和媽媽出去玩!」「我都喜歡比其他人更喜歡!」
老師等大家輪流喊完自己的喜歡程度之後,老師接著說:「你知道你喜歡的程度,跟別人喜歡的程度,可能是不一樣的嗎?」
全班就安靜下來了,全都一臉困惑:「喜歡不就是喜歡嗎?」
接著老師拿出一把尺,那把尺很長很長,老師輪流問小朋友們:「你的小小喜歡大概幾公分?你的中間喜歡大概幾公分?你的很大的喜歡是幾公分?最大的喜歡會是幾公分?」
老師要我們比出自己不同階段的喜歡程度,還問我們說:「你在什麼情況下會小小的喜歡?什麼時候會中間的喜歡?什麼時候是很大的喜歡?什麼時候是超級大的喜歡?」
老師讓我們各自舉例之後,再詢問我們:
「你覺得小小的喜歡,跟中間的喜歡差別在哪裡?中間的喜歡又跟很大的喜歡差別在哪裡?」
老師還仔細地詢問:會改變你的喜歡因素,是因為別人的態度,或者是有趣的事情增加了?能觀察到,是什麼樣的變化,會添加自己的愉快,或者,因為扣分而退回比較小的情緒?
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我很驚艷,因為,在人類生活的認知中,我們只注重於,「我喜歡什麼東西」或者,「因為我擅長這個東西」。所以我試著詢問老師:「我喜歡做事情,跟我很會做這件事情,這兩件事情我都會感到快樂,可是又好像不太一樣?」
老師說,對,「你喜歡那件事情的理由,其實是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會帶給你快樂吧?而你擅長某件事情,是因為有其他人鼓勵你一直去做這件事情,確實努力會帶來快樂,但是這個快樂是別人帶給你的,和你自己感覺到快樂,會是不同的快樂。」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畫畫會帶給我快樂,不需要別人催促,我就會自動自發的畫畫,這個快樂是來自內在的動力。
我很擅長做家事,確實也是因為家人鼓勵我做家事,這個鼓勵讓我感覺自己被愛了,好像被認同了,我也會感到快樂,但,如果沒有人鼓勵我去做家事,我只會感覺到做家事是痛苦的,因為做家事佔據了我畫畫的時間。做家事本身沒辦法帶給我自發的快樂。
說起來,工作也是做擅長的事情吧,工作不一定會帶來快樂,同時工作需要跟其他人相處,所以工作的成就感就很重要。但如果自己的工作可以被認同,也會讓自己更喜歡這份工作。
老師請我們舉例,真正喜歡的,跟擅長的兩件事情,再詢問我們:「如果是一樣快樂的狀態下,你覺得做喜歡的事情快樂會持續比較久,還是做擅長的事情,你的快樂會持續的比較久?」
我還沒有想到持續的時間是有差別的。我仔細想了想,畫畫的快樂會讓我結束之後,我還會期待明天的畫畫,這個快樂可以延續到好幾天之後。
但是做家事的快樂,也只有一開始被稱讚的快樂,或者是結束之後,希望可以被別人看見才會快樂。但如果我做家事的過程,都沒有稱讚,也沒有被看見,我就沒有快樂了,然後我會很煎熬難過。
老師在課堂上解釋:「每個人喜歡跟擅長的事情,會因為自己或者是別人的差別,呈現完全不同的狀態。比較獨立的小朋友,通常會更專注於自己本身的快樂時間。喜歡跟其他人相處的小朋友,更專注於做擅長以及跟別人互動的過程。所以你們的答案完全不一樣,是很正常的。」
老師繼續問我們:「你覺得在一週的時間裡面,要做多少你喜歡的事情,以及做多少擅長的事情,會讓你感覺是最自由跟放鬆的呢?」
話題帶到這邊,我們才驚覺,如果一直都做快樂的事情,其實好無聊喔。我不可能一整週無時無刻都在畫圖,我會想要穿插其他的事情。
老師持續地引導我們,解釋:「因為我們都需要感情的交流啊,我們會想要感覺自己的快樂,但其實我們也喜歡感覺到別人的快樂。所以交朋友,或者跟家人相處,或者在社群媒體裡面相處的過程裡面,會讓我們感覺到別人的快樂,讓我們感覺被充電了,被啟發了,被鼓勵了,於是我們又可以回來繼續做自己快樂跟擅長的事情。
「接著我們就要思考,我們又需要花多少時間去欣賞別人呢?有多少時間跟別人相處,你會覺得很舒服?但是超過多少時間,你又會想要擁有自己的時間呢?」
而這個人際關係又分成親密關係,家庭關係,還有和很多陌生人在社群媒體上的關係,我們想要把注意力在這幾個領域上,大概分配的比例呢?
雖然這是一堂幼幼課,但是根本是在引導學生做時間管理跟規劃呀,我的天啊。
這堂課到後來,老師要我們列出一整周的時間規劃表:每一天,我會留多少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以及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或者去認識別人喜歡的事情,以及看別人是怎麼做擅長的事情?
我想要交多少朋友,會讓我感到快樂?
和這些朋友相處多少時間,會讓我感覺到舒服跟放鬆?
我的朋友又會是什麼樣的個性跟態度,會讓我覺得能夠舒服的相處?他們會喜歡什麼樣的話題,會讓我感到共鳴和接納?
如果我現在身邊已經有這樣的親朋好友,可以提供我現在的相處方式給其他同學嗎?
如果我身邊並沒有這樣的親朋好友,我認為我可以在哪些領域,認識這樣子的新朋友,然後慢慢地培養成未來可以長期相處的朋友?
老師還提供了幾個方向:「當我們在做生活規劃的時候,要記得區別自己的喜好以及專注在喜好之上的時間,還有研究別人跟自己喜好的差別,這是讓你進修和成長的機會,讓你感覺未來非常的棒。也留下可以服務他人的時間,做你擅長的事也能夠獲得別人的稱讚,同時你也可以稱讚別人。我們是可以同時滿足個人的需求,也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接著重新檢查你的行程安排,你有留下你自己的休息時間嗎?我說的休息是,什麼都不做,好好的放鬆,你要在哪個地方放鬆?你能夠給自己留下多少放鬆的時間,你才會感到完全的充電,又能夠專心地投入下一場活動?」
/
這個課程後來,老師又換了一個話題:「發生了什麼事情會讓你很難過?你的小小難過會是什麼狀態,中間的難過會是什麼狀態?很大的難過又會是什麼的狀態?而在這些不同程度的難過之中,你覺得你要做什麼事情,才可以讓你的難過變得比較少?」
老師要我們重新檢視,過去的生活當中,通常幾天會發生一件難過的事情?難過的程度的大中小?我做快樂的事情可以彌補我的難過嗎?
老師也提醒我們:「也許我們可以控制做快樂的事情,但是難過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有時候難過說來就來。所以,我們需要留下很多的休息時間,這些休息時間是有彈性的,你隨時可以切換去做喜歡或者擅長的事情,同時,也可以準備應付面對難過的大中小事情。要留下能夠療癒自己、修復自己的時間。」
課程還沒有結束喔,我覺得靈界的學習真的是高密度高效能的吸收,接著老師要我們找經常玩耍的同學2-5個人,一起拿出自己規劃的行程表,看大家彼此喜歡的生活流程。
接著老師解釋:「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你要花多少時間自己相處,以及要做什麼事情。現在,你可以跟你的好朋友討論,什麼時候你要跟誰在一起?你們在一起要做什麼事情?他的時間可以安排配合你嗎?還是你的時間要去配合他呢?我們來重新調整我們的時間表。」
這時候全班同學都哀嚎:「老師好難喔,我的行程都跟別人不一樣耶!怎麼辦?!」
老師就教我們:「你問你的同學,大家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你們覺得可以一起做的事情是什麼?例如要玩球球,玩捉迷藏,有的人也許可以玩兩個小時,有的人只能玩半個小時。那麼,只能玩半個小時就要休息的小朋友,你可以玩半個小時後就去休息,你坐在旁邊看,或者在旁邊做自己的事情,也是在休息。想要玩兩個小時的小朋友,剩下的一個半小時,你可以改變你想要玩的遊戲,其他的小朋友會願意跟你配合嗎?」
接著老師帶領我們,要怎麼依照大方向的興趣,重新調整我們社交上相處的時間,容易累的就去休息,有些小朋友也會捨不得的說:「可是如果玩得很快樂,我想要繼續玩下去,怎麼辦?」
老師就說:「我們剛剛不是有做彈性的休息時間表嗎?你可以縮小你的休息時間,你還是可以玩,只是你同時要調整其他的,做擅長的事跟喜歡的事的時間。因為我們一天就只有固定的時間,我們必須要互相配合。」
也有小朋友說:「可是這個時間我去休息,大家會不會就不喜歡我了?」
老師轉頭詢問另外一個需要玩很長的小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需要休息,沒辦法跟你玩,你會感覺很難過嗎?」
玩很長時間的小朋友就用力點頭說:「我會很難過,我會小小的難過。」
另外一個同學立刻說:「那你可以使用你的彈性時間,讓你的小小難過變得比較舒服一點。」
需要花比較多時間休息的同學,同時也領會了,如果沒辦法跟大家玩,他也該怎麼運用彈性時間來照顧自己的小小難過。
/
這堂課結束之後,我超級驚艷的,好開心的帶筆記回家,跟我家長老分享。我本來以為班上同學都是幼幼(只有我是裝的),大家會因為別人的安排跟自己不一樣而任性抓狂。
但是前面老師安排恰到好處的步調,談論我們需要重視的個人時間,喜歡跟擅長的事情的差別,以及,需要花多少時間在不同社交上,能夠顧及自己跟別人,以及預留彈性的休息時間,最後,就可以跟其他人們重新配合彼此的需求,也不會因為彼此的不一樣,而難過到互相怪罪。
「這居然是其他星球的未成年課程呢⋯⋯」我真是不可思議。
長老才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我說:「你多去不同的星球就會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跟其他人合作,這真的是基本常識。只有少數星球,還有像是地球人類的生活教育缺乏這個部分。」
嗯= =
難怪我的外星朋友都說,地球人真的好落後。
真的也,看完後,感覺真的不像是幼幼班教的程度。
回覆刪除好像是我們長大成人中,都還在學習的階段,有也可能是一些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摸索。
裡面好多的問題,沒有去點醒,也不會去細想,也可能不想去想,要是這些問題,跟方式能夠在很小的時候就教,長大後的我們,應該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