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Messages from the cosmos: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Even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becomes partially distorted when processed through human interpretation—half real, half imagined.
Especially when view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 single word may carry varied meanings.
Be mindful in your thoughts, and be respectful with how others interpret.
In a world rich with diverse voices, objectivity and neutrality become the anchor for true balance.

顯示具有 創作領域-生活隨記-自我反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創作領域-生活隨記-自我反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如果可以跟30歲以前的自己說話



|3/29粉彩日常整理​

如果我可以跟30歲以前的自己說話,

我會告訴年輕的自己:

越害怕你擁有力量、自由和成長的人,
越想要控制你。

他害怕你比他強大,害怕你更有能力,害怕你飛高飛遠,顯得他更加弱小,所以越要打擊你跟傷害你。

那些講話越難聽,越囂張,越充滿攻擊性,越是不可理喻的人,會試圖讓你充滿愧疚感,要你自責,逼你內耗,希望你傷害你自己,當你越加脆弱,失去力量,他就成功了。

這種人無法面對自己的生命,他只能透過踩著別人的生命往上爬。

而你不必成為他的階梯。

你只屬於你自己。

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當下人際反思

  有時候我也會覺得自己並不好捉摸。畢竟我是習慣在壓力下,採取退縮、躲起來的姿態的類型。我不習慣訴苦,因此後天我也在學習著該怎麼向他人解釋我的狀態,以及尋找我在困境下,能夠信任的人。

  我認為朋友不等於助人者,朋友們可以一起討論夢想,不一定適合一起走向夢想;朋友可以相互討論問題,不等於能從對方身上獲得脫離問題的關鍵。

  甚至,朋友之間會太親密到,分不清楚依賴與扶持的差別,可能會變成死抓不放、膽戰心驚的關係。

  34歲,這是許多人結婚之後也有了孩子的年紀。單身可以讓我有更多餘力思考我個人的狀態,或者也說,位於人生中壯年的精華時期,更需要去考慮我的將來模樣——因為身體已經不會有上坡了,只會有下坡,身體的老化是必然的,而我該如何鍛鍊我的身體與心智,使其保持在最穩定、持續的狀態?

  也因此對於人際關係,不再是學生時期單純的嘻笑玩樂,談論人生夢想、共享喜怒哀樂與義氣之類的關係。當我正在一個思考全然獨立、自主、為身體與意識鋪成的年紀的此時此刻,我也期待我的人際關係能夠給我同樣的默契,我們都能照顧好自己不需要格外煩憂對方,畢竟自己的情緒是自己的責任,朋友之間只能相互提點,然後沒了。

  沒有更多了,沒有小孩子的依賴與懇求還有承諾,真正的朋友不需要承諾——承諾屬於更深的關係,但是這世界上又有多少承諾不變?我們只能享受每一刻當下的交心,而未來的變數,就交給未來吧。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我人生中認識與離開的朋友,也許是我思念也可能是對方的意念,或者都有。不管他有沒有看到都無所謂,我只是想談談,我現在對於友情的看法。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不敢做生意

  原生家庭的影響真的很深。

  因為我媽從小強調,別人幫我做東西就要感恩,要寬宏大量,要討人喜歡,忍讓是一種美德,別斤斤計較那些小事情。
 
  於是大學做同人周邊,貨到了,印刷廠才跟我說機器壞了,每一頁中間都有明顯的一條線,那就幫我折一點錢算了⋯⋯當下我真是天打雷劈,東西這樣我怎麼敢賣?但是我心中發出強烈的恐懼感——我媽總是要我忍耐點,不要跟別人計較,所以我還是交了錢給印刷廠,收下所有瑕疵品,結果我自己良心過不去沒辦法拿去檯面賣,那堆本子就堆在家了⋯⋯
 
  其後陸續其他事情,無論我是買家或者賣家,明明我出了錢期待東西有它一定的品質,可是收到了和期待的差太大,我不敢說「這不對」,好像有誰掐著我的脖子,怕被說「很難搞」「很自私」,所以我都忍著吞下委屈。
 
  多年來,我才覺得我根本不適合做生意,我沒辦法和任何人談判,不管是商品品質、價錢,或者任何合作上的東西,會有股慣性退縮著,自卑,還有強烈的恐慌跟恐懼,擔心我表現不合適。我甚至會逃避接電話,除非必要我才會打電話,後來我發現弟弟和我一樣,原來媽媽的聲音、歇斯底里,情緒上胡亂地斥責與嘲諷,帶給我們這麼深的抵抗和影響。
 
  今天又遇上一樣的問題,樣品和我想的不一樣,當下第一個反應就是「算了吧吞下委屈吧」,但是立刻浮出「我不要、我不要這樣,這不是我要的,太醜了!」的不甘心抗拒感。
 
  接著我全身冒汗與發熱,既焦慮又覺得我一定得說出我的真實感覺!於是趕快找其他範例圖,幾乎是顫抖地和對方說:「我想要的其實是這樣⋯⋯」
 
  我才發現,我預想的是對方會像我媽神經質地大吼大叫,說我不知足,好心被雷劈,罵我不知好歹⋯⋯可是實際上商家沒有這樣。其實仔細想想,一般普通人也不會有這種瘋狂攻擊他人的極端反應吧?
 
  真是超感動的,我終於做出/說出 不一樣的選擇了。

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為何想發起「我與我的家族」活動

  這幾年來療癒自己到後來,我發現,最終我需要和自己和解,能夠清晰地看到我的家族與我深刻的影響。

  身心靈談著整合,這個整合需要由小至大累積著力量,從個人的療癒到家族的療癒,到民族的療癒⋯⋯整個國家的療癒,土地的療癒,大到人類集體意識的療癒,整個地球的療癒。

  個人的力量無法一瞬間就跨越到整個地球的層次。而療癒,需要耐心與沈著的醞釀,相互連結與支持,來到深遠的愛跟接納。

  雖然許多人更嚮往靈魂療癒的部分,但是到最後,更需要回歸人與周邊環境的連結才能落實這份療癒。不然所說的都是空談與遙不可及的理想,彷彿另一種逃避與閃躲。

  在台灣由於民族性眾多也衍生各種歧異和對立的觀點。現在我發覺,我們許多人依然害怕談論自己的身世與家族。害怕被人討厭,害怕被人標籤,就像以為著我們仍舊活在過去封鎖的時代中。曾幾何時,我們如此懼怕談論自己真實的感受,以及家庭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有些回憶很痛,但這份痛需要被承認,才能被接住與釋放。

  人性雖有殘忍的一面,亦有溫情同理的一面。

  #身為人,回歸於人。

  我想,現在的我們是安全的,可以靜下來省思個人與家族的關係,不必再害怕受傷。沒有那麼多的人想傷害我們,如果真的有人想傷害,是那個人的問題。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庭,大家都是傷痕累累,又害怕受傷的露出防衛與攻擊的一面。如果每個人都充滿防衛和懼怕,就永遠沒有和解的那一天。

  我不需要否認我的出生,我清楚知道,我不是我的祖先,我只是聽著他們的故事,看到祖先們是帶著何種觀點來養育成我。從我個人,看到整個家族的延續與心態。

  我不會談國家大事或者談其他人的問題,我沒有那麼遠大的規劃,我只會談我身邊的故事。對我來說,誠實地面對個人與家族的關係就是一份刻骨銘心的療癒,我願意接納我身邊發生的所有歷史。

我與我的家族 (二)

#我與我的家族 (二)

  外婆17、18歲還是個女學生,眼看著共產黨要攻入城市,外祖母臨時塞了一張船票給外婆,外婆便獨自搭船飄洋過海來到了台灣,也在那時候與當兵的外公相遇,兩人結婚生了六個孩子,一家擠在台中的眷村內。

  當時軍人的薪水非常少幾乎沒多少錢,外公是軍醫,常常留在醫院執勤沒回家。外婆不僅要照顧孩子,也成了家裡的經濟支柱。外婆替人做裁縫,縫棉被訂做衣服,做大饅頭、花捲,蛋糕讓孩子們推去市場賣,外婆總是在工作從晚做到天亮,睡在布料堆,醒來繼續奮戰。媽媽經常陪著外婆做衣服裁布料,做家事也是孩子們與外婆一起分擔家事。她也常說外婆最厲害了,什麼都能做出來,而且手藝靈巧累積不少客戶,讓家裡從兩手空空一貧如洗的狀態下能夠積蓄,讓後來的弟妹能夠上學。

  眷村旁邊就是醫院,外公就在醫院裡服務,醫院前面有個大空地由鐵絲網圍起。當年發生823砲戰時,幾乎每天都會有直升機降落,孩子們大老遠就會跑過來貼著鐵絲網,看著醫護人員忙著把一個個渾身浴血哀號不斷的軍士抬下直升機。

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我與我的家族 (一)

【活動號招】我與我的家族

  我想要在FB發起一項活動,讓生活在台灣的各位有機會說出個人的感觸。

  我們的祖先來到台灣之後,或者住在台灣很長一段時間,做了一些選擇。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產生了多少血淚,家族成員選擇了何種黨派,帶有多少意識形態與傷痕;如今,我是我自己。

  我們或多或少都背負著家族傳承的觀念敵視/對立/歧視與我們背景截然不同的人,但是夠了,真的夠了。如果我們願意冷靜下來思考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能夠回到當下,回歸現代人與人的情感,找回自我真實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感覺讓更多人知道,才能使我們相互理解,握手言和,讓長輩們的裂痕到我們這一代結束。

  我們是我們,不需要再背負歷史的枷鎖懲罰自己也懲罰無辜的人,請讓生活在台灣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和睦相處,別再被政治言論操作。

  我很希望更了解這塊島嶼上每個人的故事,想要認識你們每一個,希望你們願意寫出自己的感受,談談自己家裡的狀態,祖先的背景故事,即使是旅人來台對台灣的印象,全都可以。

不需要交代太多來龍去脈,只要在文章最後標上:

#我與我的家族
#我是1XXX年生
#祝福台灣



  要寫多少篇文章,想要變成連載都沒問題,建議拆成中短篇,兩千字內更方便人們閱讀。

  請把以上文字複製貼上於你的家族文章內,鼓勵各方人們說出真心的體悟。在人心惶惶的時代,我們需要更深的連結與溫情,能夠接納多元的聲音。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原住民傳統領域

 在認識幾名原住民朋友時,有聽聞過以族語參加演講,結果得到第一名的孩子,他的族語卻無法與家裡的耆老溝通......因為參加比賽的族語,是經過漢人音譯理解的,實際上很多發音又不一樣,結果就變成了像是為了考證照而學的技術,卻無法對自己的文化有任何的助益......
  
 原住民大多生性樂觀,是山與海的孩子。只是漢人充滿權威的讀書科舉制度限制了他們的行動,他們被迫學各種漢語好在社會上求生存,但是與自家文化的斷層與哀愁,和歧視,只能以酒消愁,又更不被諒解。
 
 也看到另一種說法是,國民政府來台為了伐木振興經濟,將大量便宜劣酒往山上送,算是變相地賄賂原住民提供祖產,且因此沉迷於酒精之中。過度的酒精會破壞腦神經等等各種遺傳......彷彿斷了他們子孫健康的後路。
 
 但無論哪種說法,可惜地是,我們永遠無法釐清過往的事責,只能盡量拼湊著釐出一條思緒,用補償、用歉意,感謝著我們現在站立的土地與方便的交通道路,都曾是原住民千年以來的祖產家園,是他們讓出了自己的部分讓漢人子孫在此延綿。

  有感文章:身為白浪,我很抱歉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故官南院一日遊:日本國寶展



台北嘉義一日來回的感想 :

  尼馬的還不如買高鐵算了。雖然我買普悠瑪2個半小時到,但是光從嘉義火車站搭小黃去就415元!!!車票582加起來也快破千,不如再多100湊成高鐵價,還再省一個小時以上!!

  市區的公車很會繞,當地人都說不好等,繞一個小時以上。我問客運從南苑到火車站的價要150以上!!不如搭高鐵接駁車50還划算=“=

  展場的部分其實很滿意的,雖然我花了半小時多等不到公車,覺得不妙才搭小黃,到了展區還要走一段路,是有橋有湖有公園路線的,只是覺得草皮養的很慘可以考慮種本土植物一下嗎?感到景致有點滄桑。

  然後今天居然沒帶手機,還好到處問人問時間還可以活著回台北,覺得感恩。

  食物帶很多,有吃飽,感謝有看到善心人士分享的攻略。我真的在展區聽到幾個路人唉:好餓哦…………

  結果到現場沒見到經典的海浪與富士山浮世繪,發生什麼事了?????

  工作人員說,日本那方會不定時更新哦0w0

  哇哦哦哦哦我沒聽到這個講法啊QQ,人家就是來朝聖這張大作的啊嗚嗚…………早知道我就提早衝嘉義了嗚嗚(打滾)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蜜蜂與人共生

 雖然有些素食者也反對吃蜂蜜,但就我對台灣養蜂人的認知,蜜蜂是生活依賴,因此會為了蜜蜂的繁衍採取種植有機無毒的作物還供給花蜜,且採蜜上會先仔細驅趕蜜蜂再開始做分離式取蜜。還有季節上的保護,以及協助繁衍分箱等等。倒是國外的大規模養蜂,反而容易造成蜂蜜練取中的死亡......
 
 而現實的狀態依然是,我們需要蜂蜜當作食品,所以人類養蜂,且注重環境保育(蜜蜂吃到農藥都會死),與單純為了不殺生更注重蜂蜜的存續繁衍。
 
 而蜜蜂採蜜過程攜帶的花粉、授粉行為,也促使作物結果。如果這世界上再也沒有蜜蜂,作物也就沒有結果繁衍的可能,是更重大的糧食危機。
 
 我會吃蜂蜜,而我吃的是台灣小農的友善環境蜂蜜。重點不是全方面的禁止或預防,而是要有購買取捨的頭腦。如果完全將蜜蜂排除於生活所需上,不得不承認,我們就會失去對蜜蜂的關注,也不會特別保育牠們的存續。

 我相信蜜蜂可以與人互利共生,創造更好的未來。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17到26歲的繪圖、工作、獨立回憶

剛好聖誕節近了,
這是參加2009年美國暴風雪遊戲公司Blizzard節慶卡片設計比賽,
這張成為台灣區代表。


想起高中到大學那段線上時光,有個叫星光大道的相簿(因收費改版而造成大出走與檔案洗掉),我從那時候剛學會基本的電腦繪圖,畫了好多的彩稿,也不知道瘋狂什麼的到處拜訪別人的網站,留言,熱絡地套交情,訂閱各種大大的作品,也請別人給我意見指教等等。
  
  當時我覺得我好簡單又透明,我不介意全世界都來認識我,而我也希望和全世界做朋友。我敞開心胸歡迎人們與我互動。
 
  後來除了聯考的壓力得暫停上網之外,還有莫名的疲乏了倦了的感覺吧。我突然發現我很有限度,以及其實我不是那麼有趣的覺悟。我不是巧奪天工的藝術家,畫得半吊子,除了熱情之外什麼都沒有。能和我談動漫的朋友都在別班,而一個人要撐著整天的愉快並不簡單,甚至我連未來的就學就業方向都不知道。這樣的一個人,要怎麼笑著告訴別人:「明天會更好」?少來了。我沒好到哪裡去呀。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設計LOGO與職業隨談


1-底稿 
很多人畫能量圖都忘了「尊重」能量的流動,
強求自己要的去設定,而失去了天堂與自己潛意識的意願加上對能量的敏感度,
結果就變成能量圖滿是小我與傷痛,反而對別人有害無益。
事實上應該是向上面祈禱幫助但是不強求,
畫完了請許多同好指點確認能量的流向與意義(因為自己並不客觀)
再內觀自我探討與反省,日積月累,花個幾年數個月觀察自己能量的跑法,
排毒一直是常有的事情,要能分辨自己的正負能量差異,知道它們如何互動,如何蛻變。
邊和上面討論,也和朋友分享,從內到外都敞開心胸保持流動,
能量自然能完整地在你的生命裡韻律流轉,才能使之運用為幫助人的工具。


  這次Blog換了個LOGO,順便抽點空閒談些我自己的設計經驗。

  這裡應該大部份朋友都知道小湛本身是藝術大學畢業的,不過其實學的雕塑專業和平面設計沒啥關係(也許素描可以扯上一點關係啦?但在系所內不是金屬就是黏土都快變成色盲了。)

  我是自己從小就在畫圖,喜歡看色彩然後到處看畫家作品,家人並不希望我走設計因為會餓死(??)所以很乖的聽話念普通升學高中,高一高二都是漫研社的漫畫動畫看到爽,直到高三顧及學業收斂玩性,隨便參加個看起來很好混老師也很通融的大眾傳播社,在此接觸了基本的修圖與電腦繪圖(鉛筆稿掃描+滑鼠繪上色)。對了,湛宇天夜也是當時想出來的筆名,拿來畫圖寫文到處投稿。湊四個字只是因為不會撞名XD

  沒想到從此開啟了我的上色魂,從很陽春的修照片軟體我行我速到photoimpact,延用到現在的photoshop則是大學選修與買書自習,中途經過許多家公司的洗禮和前輩的指教。而和photoshop同一家Adobe 公司出產的Illustrator是進入遊戲公司買書+請教+努力地拆前輩的作品看圖層,花了一個禮拜就上手了。說真的別人沒有義務教你,人都需要自己鞭策自己成長。

  (本來是要當獸醫或當生物學家的,因為術科考試成績的素描超出頂標十分排行全台前五,還有數學連當三年心灰意冷,臨時放棄自然組報考藝術大學就上了。)


  不知不覺線上畫圖也有十年了,認識的圖友從相關科系到像我一樣自學來的都有,每年都認識新的面孔,也不乏老面孔不再聯絡或轉行去了。看多了也稀鬆平常了沒什麼好感嘆的,畢業、就業、結婚一直都是生命中的大關卡,大家都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為了想證明自己是有能耐的,在參加幾個國內外的畫圖比賽有些成就爽過後,剩下的還是落寞居多。我畫了很多別人喜歡的,得獎了有獎品有禮金,然後呢?我是很直覺性的人,當我達成了我就會放手,繼續尋找我要的感覺。即使這感覺只是個模糊階段,我都會想盡辦法學習各種能力拼出我要的輪廓。這方面是很不服輸且拼到底的。

  所以我才說,我從沒想過自己會踏入所謂的「裝神弄鬼」的靈性道路 XD
  這完全是不同的道路。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珍惜的力量

  有時候我會想,為何很多台灣人都說台灣是個鬼島。

  跟經濟扯上關係的從大到政治、小至柴米油鹽醬醋,昧著良心行事的也不在少數。是否也是由於生活太安逸,只見得別人好,與其提升自己不如抹黑對方、或自甘墮落、投機取巧更方便?

  小湛讀幼稚園時曾經因為升旗時偷講話被罰站,除了我還有其他兩個小朋友。當老師帶別班小朋友回教室時,我旁邊那兩位孩子立刻衝出去盪鞦韆和爬溜滑梯。平常這些器材都是要排隊玩的,他們問我說為什麼繼續罰站?

  我愣愣的說,可是我本來就是要罰站的呀。我覺得我不該去玩。他們笑我好笨,接著老師走出來看到,除了允許我回教室,還拿出棍子教訓這兩名同學。

  莫名的就回憶起多年前的往事了(笑)

  總之,看看自己生長的環境,再看看別人成長的環境。既然抱怨是比不完的,那是否要來比珍惜的事物?

  珍惜是感恩,知足,良心平和而且願意回饋的力量,也成為你從內在投射在外的微笑。是無價之寶。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女體,與繪畫心路




  從幼時會拿筆畫圖開始,小湛就喜歡畫女孩。

  對小女生來說畫女孩沒什麼大不了的,誰都有喜歡有個洋娃娃和浪漫的公主夢;從繁複的蕾絲到串珠、澎裙到華麗的裝飾及柔軟的皺褶,我很著迷的學習各方漫畫中細緻的繪畫技法。一直到藝術大學就讀,畫著人體素描與動態習作,各種年紀與性別的模特兒,我還是偏好畫稚氣未脫的女性。

  某年大學整理舊作的時候,突然發現,各種女體的隨興素描中,無論有穿衣服沒穿衣服的,我都偏好畫背對的女子。

  再來才意識到,其實我畫的都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