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你的感覺是什麼?

 5/3粉彩日常整理​


舒服是什麼感覺?
懶惰是什麼感覺?很累是什麼感覺?

在我跟同學、朋友互動的過程中,我很意外有的人,無法分辨以上這三種差別。

例如,我覺得畫圖是件快樂、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我喜歡把畫圖整理自己的技術分享出來給大家,這對我來講是很輕鬆,而且很舒服的過程。我幫助自己,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樂在其中。

卻發現,在上進階班畫圖課,我需要收同學們的畫圖作業時,畫圖變成某些人的壓力。甚至不是只有短期壓力而已,這是他長期習慣的生活模式。

例如我說,一天畫一張圖,當然越多越好囉。我的想法是:畫得愉快。

有的人一天畫將近50張,連續十天,圖畫量多到我難以置信。甚至連同學做紀錄的時候都寫著:「我好累,要畫什麼時候才可以停下來?」

這是比較誇張的案例,然而為數不少。強迫症往往跟過去發生的某些事件,產生心理的傷口,而要求自己不許停下來。

(所以現在畫圖課就特別要求,大家最多一天只畫五張就好了。五張也夠讓我看到很多細節了。)

可能是希望符合別人的期待吧,或者是,長期都在被否定的環境下長大的,必須要看別人的眼色,戰戰兢兢,幾乎沒有鬆懈的一天。

以及,感覺自己不夠好,太差勁了,要加油,要非常加油!要努力,要強迫自己做到最好!但是「最好」是什麼程度呢?他感覺自己永遠無法變好,就只能拼命的,做重複的事情。

相處還不熟悉的同學,我不好講太多細節,因為他們真的太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我只能提醒他們已經很累了,他們需要感覺到:「自己很累,是可以停下來休息的」。

甚至當我說出,「你是可以休息的」,同學就整個癱軟掉了,放聲大哭,說:「我真的可以休息嗎?我好害怕,我不能停下來。」

這種害怕也跟寂寞有關,需要陪伴以及引導。但是我的課程並不是這種細膩的專業諮商,我只能介紹他們找相關人士求助。至少提供一個方向。

畢竟他們心裡面的恐懼,實在太大了。不是只有一種恐懼,是好多種恐懼。恐懼到,沒辦法感受到自己真實的感受。

另外一種同學,認識比較久。當我注意到他的強迫症反覆發生,我觀察他的心靈強韌度,以及對我有相當的信任度,我才會說:「過去你的生命中,有誰一直重複的,要求你把事情做到最好?」

那個人可能是父母,或者是曾經發生的某個創傷事件,這句話其實是有銳利度的。如果這個同學不夠信任我,他很難回想起來,而且充滿抗拒。甚至會因此感覺到羞恥,因為我發現了他的脆弱,他不可以那麼的軟弱。

但是我並不想要讓對方受傷,也是在斟酌之後,確定他是可以信任我的,我們再繼續談論下去,找到強迫症的起源,直視強迫症,還有傷害帶給他的壓力。

然後再依照同學自己覺察問題的深度,我判斷他自己已經準備好面對了,可以嘗試用畫圖繼續感受、深入,還是再請他去找其他專業人士討論。

/

受傷的心靈,有的軟趴趴甚至潰爛的,沒辦法要求立刻變好,要讓他保持在原來的形狀就已經不容易了,得小心的對待。

心靈的成長,首先需要當事者能夠發現自己的狀態,還需要時間鍛鍊,常常注意到自己有這個狀態和模式之後,像是能夠忍受痛楚了,也有肌耐力了。我們再練習著往潰爛的內部觀察。

雖然回憶是痛苦的,但是回憶跟覺察,像是給傷口敷藥。總是要能夠看到傷口,才能夠清創,上藥,保健,然後復健。

剛開始自己要面對是很難的事情,甚至會有意無意地忽視,因為傷口太痛了。至少有其他人陪著一起看著傷口,比較沒那麼痛。

也是要在經過這段路之後,人才會產生自信,發現自己就算面對這麼大的恐懼,還有那麼大的壓力,依然可以調適。能夠重複鼓起勇氣,帶給自己力量面對人生。

也是因為每個人的傷口深度不一樣,面積不一樣,大部分的專業人士都需要個案合作,一起去摸索傷口的形狀,卻不見得雙方能夠產生默契。

心靈的傷口是很難從外表上面看出來的,不少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人生勝利組,貌似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在畫圖過程中,我看見他們嚴重的強迫症,內心的傷口潰爛著,他們只是善於露出「不要讓別人操心」的形象,卻獨自崩潰著。

/

對我來說,畫圖是件快樂的,幫助自己覺察生活的事情。但是對於,還不夠了解自己狀態的人來說,畫圖是「應該去做」、「必須要幫助自己」的強迫性行為。

會把我的(成功)模式,當作是他自己應該進行的模式。就像所有的道理都知道了,也實踐在他的生活上了。但是他快樂嗎?

在比較熟悉的朋友身上,我會問:「你覺得畫圖對你來說,是一件輕鬆舒服的事情嗎?」

對我來說是,但是,對他來講呢?

我也會換另外一個句子問:「那麼對你來講,現在的你,要做什麼事情,會感覺到舒服和放鬆?想一想。」

其實我也是看心情畫圖,一次不會畫太多。因為舒服和開心,才能讓我持續這個習慣。我不想要把一件快樂的事情,變成一種壓力。

只是不畫圖,對某些人來講,就像是要他「停下來」而束手無策,會擔心的說:「可是,我不能懶惰。」

「我發現你已經很累了,休息不是懶惰。」我解釋。「休息是讓繃緊的橡皮筋可以放鬆。放鬆之後,你還可以再重新做事。」

甚至休息會讓有些強迫症的同學,感覺到愧疚。「絕對不能停下來,否則會羞恥跟丟臉。」
.
對我來說,懶惰的定義是:有能力去做,但是懶得去做。例如肚子餓但是懶得出門。懶惰是一種很悠哉的,有餘力卻很怕麻煩的狀態。和疲累之後的休息,是完全不一樣的。
​.
我會重新引導他們,像是教小朋友一樣,給我一個造句:

舒服是什麼感覺?
懶惰是什麼感覺?
很累是什麼感覺?

然後為我舉例,舒服是做了什麼事情才會有的感覺?給我一個情境和描述。

懶惰是做了什麼事情才會有的感覺?給我一個情境和描述。

很累是做了什麼事情才會有的感覺?給我一個情境和描述。

有的人甚至講著講著,就哭了,說:「我不知道,原來我已經很累了。」

/

通常我們聊到,這些強迫症,停不下來的感覺,都和童年受到的體罰、言語羞辱有關係。因為要符合大人的標準,要大人說好了,才可以停下來。但是永遠不夠好,永遠不能停下來。這是強烈的生存恐懼。

要活著,就要很努力,至死方休。

也是在接觸到好多同學,見到心靈的傷口,我實在無法認同言語羞辱,體罰等攻擊性的教育方式。

或許很快就可以讓孩子聽話了,或許很快就可以讓孩子表現好了,但是心靈的傷口正在擴大。學習變得痛苦,和人相處也變得痛苦,成長更是痛苦。

因為,永遠做得不夠好。

所有的上癮行為、停不下來的行為,感受到了,但是無法用頭腦去克制的狀態,都和心靈的傷口有關係。只是長期沒有人在乎自己的心靈,所以也不認為自己的心靈很重要。

於是更想要求速成,希望快速、精準、立刻解決自己的問題,這也是一種對自己缺乏愛跟耐心的現象。

然後這種焦慮、沒耐心,動怒的情緒,也就傳給下一代,再繼續複製給下一代。

一代一代的人們,越是要求成功,要求快速,心靈的傷口就越深,越要隱匿起來。

/

我能夠看到人們的能量場,看到心靈的傷口的深度跟形狀,不一定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我的建議。

有的人還會堅持著,他的強迫症帶給他成功,這是「好的強迫症」,和他的憂鬱無關。他的憂鬱一定是他的職場造成的,跟他的成長環境無關。他並不想回憶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充滿抗拒。

也是能夠看到越多,我就越要適時地保持沉默,尊重每個人有他的狀態,以及他能夠接受的話語。

只有少數的機緣,當我講出建議之後,對方願意接收了,他真的能夠感覺到自己的狀態了,他可以覺察到自己需要的其實是什麼?

而當他意識到了,就像是把自己撿回來了。

/

我自己走過,重新認識自我的這一段路。重新感受我的情緒的細節。也是有一部分是,我記得一些前世的經驗,我可以套用在自己的身上。然後和同學們相處,也用來觀察和引導同學。

還有許多的經驗是,透過閱讀,透過自己的體悟,重新淬煉心得來分享。

每個人心靈的傷口有深有淺,癒合的速度也不一樣,傷口是無法強迫復原的,只能耐心等待。

也請記得,不要拿自己的傷口和別人的傷口比較,這對自己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自己都那麼痛了,還要比較誰比較痛,也太辛苦。

找到自己的速度很重要,要先能感覺到自己的累,才能意識到要休息,然後找到舒服的步調。

認識自己會是一輩子的過程。因為我們的身體會老化,健康需要保養,身體的狀態會一直改變我們的心境,環境也會改變、帶來變動。

所以記得,時時刻刻回來感受自己的狀態,重新調整你的步伐。有耐心的對待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那就是一份愛,學會了愛跟耐心的品質,我們才會知道該怎麼對待其他的人們。

陪伴自己可以是舒服的,當我們安頓好自己之後,和其他人相處也是舒服的。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人生旅途中,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