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7粉彩日常整理
今天的粉彩作品,我看到安先生緊盯著一群可憐的傢伙工作,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那種感覺?祂們真的有種火燒屁股的恐懼跟壓力。最後總算是讓安先生滿意了。
/
教授在第二堂課的最後,還有讓我們分組活動,祂要我們排演最近期,或者是印象中,個人跟其他人最具衝突性的角色扮演,類似家族排列。
我們輪流請同學扮演自己的親朋好友角色,我們扮演自己,顯示自己跟其他人的衝突是怎麼發生的?當我們在排演、重演現實中摩擦的過程,就像是在複習前幾堂課學的內容。
尤其是和自己的家庭、家人之間的不諒解,經常暗藏某種社會地位,比如說對長輩的敬畏、對長輩的期待,還有對晚輩的年幼的驕傲感(認為自己比較懂事),手足之間的競爭⋯⋯往往會比和平輩之間的衝突,更難以釋懷。
因為在平輩之間,我們的學習能力還有成長、吸收周遭的價值觀等等,是比較可以互相理解的,也比較能夠互相體諒,相對的也沒有階級之間的差異。如果吵架了,冷戰了,稍後也比較可以冷靜檢討自己之後,看看能不能突破僵局。
簡單來說,和平輩的爭執還有溝通狀態,我們會有一種「自己人」格外的寬容跟諒解。可是在面對長輩跟晚輩的時候,年齡跟成長導致的階級差異,好像也沒辦法靠努力溝通來填補。
也是因為同學之間的年紀或學習能力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才會一起來報這堂課,而且還經歷教授的訓練和篩選),當我們互相扮演具有階級的角色跟過去的衝突,往往主角當事者會恍然大悟,會發現,其實每一次的衝突中,我們都是想要爭取自己希望被愛的方式——只是對方能否真的提供給我們這個服務和協助。
教授說我們互相輪流扮演現實的角色和周遭的親友,就是先化解階級導致的歧異,我們才能看到雙方價值觀的不同,以及我們可以在平輩之間重新討論衝突是如何發生的?
「我們不一定要化解衝突。」
教授再次強調,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很奇怪。「因為對方也有他的選擇權,他或許會堅持他的立場,但是沒關係,溝通不一定要讓雙方滿意,我們只是要聽清楚對方想要的訴求是什麼?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圖,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要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內容之後,你才會確定你們之間適不適合相處?接下來你就可以選擇,和這個人更靠近,或者和他保持距離。要記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空間的選擇權,你無法勉強別人一定要配合你或者接納你。
「如果你們雙方的衝突,即使保持距離,都還是無法理解跟諒解的狀況,那就需要其他的人過來幫你檢視——像是尋找平輩討論之後,也尋找其他的長輩討論,也可以尋找其他的晚輩討論。站在客觀立場的其他人,有各自的身分背景跟經歷可以提供全新的視野,重新讓你理解雙方的觀點。」
這堂課最後面,花了大量時間由教授分身,查看我們每一組同學排演各自家裡的關係跟衝突。這時候覺得靈魂可以分身真的是太方便了,因為就算同學上了前面的課程,重新和其他同學排演了自家人的關係,還是無法理解和無法釋懷。
教授逐一和我們討論,我們最耿耿於懷的溝通挫折,以及自己在這個溝通挫折中最在意的是什麼?甚至教授直接拉著同學,重新排演過去的經驗,來檢視同學卡住的心態源自哪裡?
我就發現,能夠跟自己的壓力相處的同學,實在很少耶?這是讓我小小吃驚的部分。因為大部分同學的困擾都是,只要親近的人不理解自己,他們就會感覺到很痛苦。
好像別人理解自己,就等於是被愛的感覺。
但這個歸納好奇怪,對我來說是這樣。我會覺得不管別人是否理解,反正我還是會照樣做自己的事情。我的內心會有屬於自己的行程表跟規劃。我甚至會覺得被別人理解,壓力更大的感覺,因為越被理解,好像對方會更期待我能多做點什麼?我才不要這樣。我不喜歡被摸透。
教授向我解釋:「對某些種族而言,完全的理解和包容,就像是融為一體,彷彿所有的能量一起被分擔了,舒壓了,這種『成為更大的全體』是一種安全感。」還傳遞給我一種,彷彿躺在巨大柔軟的床鋪上、完全陷進去的蓬鬆舒服感。
我喜歡床鋪完全屬於自己,但是我不喜歡床是生命體,這讓我感覺到被吞噬。我深深地倒抽一口氣。「可是教授,我覺得這讓我很有壓力,我不想要被同化,我沒有那麼想要完全被理解,我喜歡自己的獨特性。」講完之後,我覺得自己應該是天生的I人。
教授笑了笑:「是啊,你這樣的想法也是沒問題呀,不過想要『融合在一起』的靈魂遇到你,祂就會充滿挫折跟恐懼和壓力。你們單純個性不同。當你可以理解『融為一體』是對方的安全感,你也不會去討厭他和害怕他。而他對你有什麼想法?那是他自己要去面對跟理解的。他也得接納『你喜歡獨特的自我』,其實這樣就好了。」
教授穿梭在我們之中,向我們介紹靈魂本就有不同的安全感來源,還有檢視我們互相的排演。
舉例來說,小湛我拿出來排演的個人經歷是,我和長老經常在家裡發生的事情:長老叫我寫功課,我不想要寫功課,我想要玩還要跟朋友聊天,我會一直拖延,長老的臉色就會很難看,但是長老不會說話,可是祂們的臉色就是會影響我了,然後我的壓力就很大,我也很難安心地玩和聊天,可是我還是不想要做事。我們雙方就僵持不下。
很有可能是我是冷戰大王,我偏不要妥協,一直到我自己感覺玩得差不多了舒服了,我自己才會去寫功課。我會有我自己安排進度,我不是擺爛,我只是討厭被命令。
排演的好玩是,我一直提醒同學要扮演冷酷的長老樣子,事實上祂根本不認識我的長老,祂以為的冷酷就是皺起眉頭,但是祂經常是愉快的(長期都維持笑臉)很難理解沉重的感受,最後顯得像是彆扭的麻花捲起來,好像手腳打結,樣子實在很好笑,我一直笑場。我排演其他同學的家庭狀況,同學也是一直在糾正我的表演,本來很難過的劇情,都笑得眼淚快流出來。
教授看了我家的排演之後,還真的去聯絡我家長老了(我又可以感覺到祂們在另外一個維度討論,這簡直是家長會),接著教授引導我的同學重新扮演長老,問同學看著不想要寫功課的年幼小朋友,有什麼樣的想法?
「我覺得你家的長老應該是控制狂,因為我在家裡不寫功課,我爸媽也不會管我。」同學這個回答讓我笑死,我很同意長老是控制狂,祂們都是管理職,祂們平常工作都在發號施令,沒有人敢違背祂們,可是祂們回家發號施令,我就躺在那邊不想動,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我是長老的挫折來源(?),因為祂們不知道該怎麼和叫不動的小孩子互動?這應該也是階級導致的關係。祂們希望我看祂們臉色。我就偏不看。
同學終究是平輩,不太理解資歷年長的長輩是怎麼想的?教授過來補足這個部分,向我解釋說:「你的長老真的比你年紀大非常多,祂們對現在的教育體質還有吸收新聞的理解方式,也跟你有很大的落差。你很在乎個人的思維跟成長,你對群體的概念沒有那麼在乎。但是長老們祂們過去的成長經歷裡,群體的成長其實大過於個人的成長。」
教授仔細地跟我解釋,星際跟宇宙的成長的每個階段帶來的社會運動和啟發,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歷史課本上很古老的知識,我還真沒有仔細想過,那些曾經發生的事情,其實也是我家長老祂們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長老祂們習慣的把自己的經歷套在我的身上,覺得我需要跟著一個結構,比如說家裡的成長進度(我自己人生歷程的安排)迅速的進行。「全體的和諧穩定」是不容許誤差的。
但是我很想要保留自己的感覺,我會任性,我不想要完全按照進度,祂們也是沒辦法理解我怎麼了?教授試著讓隔代教養(?)的我和長老稍微互相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
我覺得這很棒,後來回家之後,如果長老又要我寫功課,祂們就不會擺臉色給我看了。我自己看看時間到了,我自己會跑去寫功課,我們雙方都輕鬆多了。也許是教授開導長老說,要多相信小朋友的能力,我會有自己的規劃,祂們只需要信任我就好。多給我自由調整的時間。
覺得這堂課連帶可以影響到家庭氛圍,真的好值得。
所以我大概可以理解,如果以後我跟長老又有不諒解的事情,與其跟平輩討論,也許之後我更適合去找其他的長輩,請其他的長輩過來協助協調,那麼我和長老之間的摩擦,說不定可以降到最低。
有些同學被教授重新釐清現況之後,祂們有的也是發現自己是要尋找其他長輩支持,有的是發現自己其實是需要同輩的陪伴,
有人是認為解決問題比較重要,有人是認為解決關係的誤差比較重要。
真的很有趣。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跟前後順序都不同。
/
還有一些課程內容是能量性格的評比,這個部分我就整個略過去了,因為人類的生活上不太能夠運用到。總的來說,這篇有點難寫,要捨去抽象的,或者是盡量拿符合現況的案例來表示。
然後這個系列還沒寫完Orz
我的老天爺
我們輪流請同學扮演自己的親朋好友角色,我們扮演自己,顯示自己跟其他人的衝突是怎麼發生的?當我們在排演、重演現實中摩擦的過程,就像是在複習前幾堂課學的內容。
尤其是和自己的家庭、家人之間的不諒解,經常暗藏某種社會地位,比如說對長輩的敬畏、對長輩的期待,還有對晚輩的年幼的驕傲感(認為自己比較懂事),手足之間的競爭⋯⋯往往會比和平輩之間的衝突,更難以釋懷。
因為在平輩之間,我們的學習能力還有成長、吸收周遭的價值觀等等,是比較可以互相理解的,也比較能夠互相體諒,相對的也沒有階級之間的差異。如果吵架了,冷戰了,稍後也比較可以冷靜檢討自己之後,看看能不能突破僵局。
簡單來說,和平輩的爭執還有溝通狀態,我們會有一種「自己人」格外的寬容跟諒解。可是在面對長輩跟晚輩的時候,年齡跟成長導致的階級差異,好像也沒辦法靠努力溝通來填補。
也是因為同學之間的年紀或學習能力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才會一起來報這堂課,而且還經歷教授的訓練和篩選),當我們互相扮演具有階級的角色跟過去的衝突,往往主角當事者會恍然大悟,會發現,其實每一次的衝突中,我們都是想要爭取自己希望被愛的方式——只是對方能否真的提供給我們這個服務和協助。
教授說我們互相輪流扮演現實的角色和周遭的親友,就是先化解階級導致的歧異,我們才能看到雙方價值觀的不同,以及我們可以在平輩之間重新討論衝突是如何發生的?
「我們不一定要化解衝突。」
教授再次強調,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很奇怪。「因為對方也有他的選擇權,他或許會堅持他的立場,但是沒關係,溝通不一定要讓雙方滿意,我們只是要聽清楚對方想要的訴求是什麼?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圖,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要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內容之後,你才會確定你們之間適不適合相處?接下來你就可以選擇,和這個人更靠近,或者和他保持距離。要記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空間的選擇權,你無法勉強別人一定要配合你或者接納你。
「如果你們雙方的衝突,即使保持距離,都還是無法理解跟諒解的狀況,那就需要其他的人過來幫你檢視——像是尋找平輩討論之後,也尋找其他的長輩討論,也可以尋找其他的晚輩討論。站在客觀立場的其他人,有各自的身分背景跟經歷可以提供全新的視野,重新讓你理解雙方的觀點。」
這堂課最後面,花了大量時間由教授分身,查看我們每一組同學排演各自家裡的關係跟衝突。這時候覺得靈魂可以分身真的是太方便了,因為就算同學上了前面的課程,重新和其他同學排演了自家人的關係,還是無法理解和無法釋懷。
教授逐一和我們討論,我們最耿耿於懷的溝通挫折,以及自己在這個溝通挫折中最在意的是什麼?甚至教授直接拉著同學,重新排演過去的經驗,來檢視同學卡住的心態源自哪裡?
我就發現,能夠跟自己的壓力相處的同學,實在很少耶?這是讓我小小吃驚的部分。因為大部分同學的困擾都是,只要親近的人不理解自己,他們就會感覺到很痛苦。
好像別人理解自己,就等於是被愛的感覺。
但這個歸納好奇怪,對我來說是這樣。我會覺得不管別人是否理解,反正我還是會照樣做自己的事情。我的內心會有屬於自己的行程表跟規劃。我甚至會覺得被別人理解,壓力更大的感覺,因為越被理解,好像對方會更期待我能多做點什麼?我才不要這樣。我不喜歡被摸透。
教授向我解釋:「對某些種族而言,完全的理解和包容,就像是融為一體,彷彿所有的能量一起被分擔了,舒壓了,這種『成為更大的全體』是一種安全感。」還傳遞給我一種,彷彿躺在巨大柔軟的床鋪上、完全陷進去的蓬鬆舒服感。
我喜歡床鋪完全屬於自己,但是我不喜歡床是生命體,這讓我感覺到被吞噬。我深深地倒抽一口氣。「可是教授,我覺得這讓我很有壓力,我不想要被同化,我沒有那麼想要完全被理解,我喜歡自己的獨特性。」講完之後,我覺得自己應該是天生的I人。
教授笑了笑:「是啊,你這樣的想法也是沒問題呀,不過想要『融合在一起』的靈魂遇到你,祂就會充滿挫折跟恐懼和壓力。你們單純個性不同。當你可以理解『融為一體』是對方的安全感,你也不會去討厭他和害怕他。而他對你有什麼想法?那是他自己要去面對跟理解的。他也得接納『你喜歡獨特的自我』,其實這樣就好了。」
教授穿梭在我們之中,向我們介紹靈魂本就有不同的安全感來源,還有檢視我們互相的排演。
舉例來說,小湛我拿出來排演的個人經歷是,我和長老經常在家裡發生的事情:長老叫我寫功課,我不想要寫功課,我想要玩還要跟朋友聊天,我會一直拖延,長老的臉色就會很難看,但是長老不會說話,可是祂們的臉色就是會影響我了,然後我的壓力就很大,我也很難安心地玩和聊天,可是我還是不想要做事。我們雙方就僵持不下。
很有可能是我是冷戰大王,我偏不要妥協,一直到我自己感覺玩得差不多了舒服了,我自己才會去寫功課。我會有我自己安排進度,我不是擺爛,我只是討厭被命令。
排演的好玩是,我一直提醒同學要扮演冷酷的長老樣子,事實上祂根本不認識我的長老,祂以為的冷酷就是皺起眉頭,但是祂經常是愉快的(長期都維持笑臉)很難理解沉重的感受,最後顯得像是彆扭的麻花捲起來,好像手腳打結,樣子實在很好笑,我一直笑場。我排演其他同學的家庭狀況,同學也是一直在糾正我的表演,本來很難過的劇情,都笑得眼淚快流出來。
教授看了我家的排演之後,還真的去聯絡我家長老了(我又可以感覺到祂們在另外一個維度討論,這簡直是家長會),接著教授引導我的同學重新扮演長老,問同學看著不想要寫功課的年幼小朋友,有什麼樣的想法?
「我覺得你家的長老應該是控制狂,因為我在家裡不寫功課,我爸媽也不會管我。」同學這個回答讓我笑死,我很同意長老是控制狂,祂們都是管理職,祂們平常工作都在發號施令,沒有人敢違背祂們,可是祂們回家發號施令,我就躺在那邊不想動,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我是長老的挫折來源(?),因為祂們不知道該怎麼和叫不動的小孩子互動?這應該也是階級導致的關係。祂們希望我看祂們臉色。我就偏不看。
同學終究是平輩,不太理解資歷年長的長輩是怎麼想的?教授過來補足這個部分,向我解釋說:「你的長老真的比你年紀大非常多,祂們對現在的教育體質還有吸收新聞的理解方式,也跟你有很大的落差。你很在乎個人的思維跟成長,你對群體的概念沒有那麼在乎。但是長老們祂們過去的成長經歷裡,群體的成長其實大過於個人的成長。」
教授仔細地跟我解釋,星際跟宇宙的成長的每個階段帶來的社會運動和啟發,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歷史課本上很古老的知識,我還真沒有仔細想過,那些曾經發生的事情,其實也是我家長老祂們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長老祂們習慣的把自己的經歷套在我的身上,覺得我需要跟著一個結構,比如說家裡的成長進度(我自己人生歷程的安排)迅速的進行。「全體的和諧穩定」是不容許誤差的。
但是我很想要保留自己的感覺,我會任性,我不想要完全按照進度,祂們也是沒辦法理解我怎麼了?教授試著讓隔代教養(?)的我和長老稍微互相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
我覺得這很棒,後來回家之後,如果長老又要我寫功課,祂們就不會擺臉色給我看了。我自己看看時間到了,我自己會跑去寫功課,我們雙方都輕鬆多了。也許是教授開導長老說,要多相信小朋友的能力,我會有自己的規劃,祂們只需要信任我就好。多給我自由調整的時間。
覺得這堂課連帶可以影響到家庭氛圍,真的好值得。
所以我大概可以理解,如果以後我跟長老又有不諒解的事情,與其跟平輩討論,也許之後我更適合去找其他的長輩,請其他的長輩過來協助協調,那麼我和長老之間的摩擦,說不定可以降到最低。
有些同學被教授重新釐清現況之後,祂們有的也是發現自己是要尋找其他長輩支持,有的是發現自己其實是需要同輩的陪伴,
有人是認為解決問題比較重要,有人是認為解決關係的誤差比較重要。
真的很有趣。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跟前後順序都不同。
/
還有一些課程內容是能量性格的評比,這個部分我就整個略過去了,因為人類的生活上不太能夠運用到。總的來說,這篇有點難寫,要捨去抽象的,或者是盡量拿符合現況的案例來表示。
然後這個系列還沒寫完Orz
我的老天爺
這篇文章好棒喔!你寫的好詳細,邊看邊思考,雖然知道換位思考很重要,但真的要實行起來有點難度,可是你寫的方式讓人有開竅的感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