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小我的發生,理解小我的來源

有時候會看到一些文章,暢談「小我」限制了生活上的發展,要尋求合一等等。

但是這些文章與其說是積極提升人們的意識,不如說太刻意強調了「小我」的存在,就好像在形容某件事有多可怕,越講越讓人害怕。

太多人想要把「小我」分割出去,卻沒有意識到小我如何產生。

如果人們搞不清楚整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又急著想要去做切割,也經常落入了自我否認、自我安慰的狀況——像是我就看到,呼籲放下「小我」的作者,整篇文章就都是「小我」的能量,也就是壓縮和束縛的狀態。

我認為「小我」是頭腦的思維,像是長久的自我限制,習性,還有伴隨著創傷的模式,也經常帶有緊繃跟恐懼、害怕犯錯的能量。

當我們太害怕跟太緊繃,就會啟動自我防禦,進入自我催眠,自我逃避的狀況。我們的能量會在不自覺中變得壓縮,甚至會創造出一個幻想模式,把自己打包進去,假裝這些事情都沒有發生。

自我催眠或許可以讓自我感覺良好,終究沒有辦法真正改變生活上的處境,同樣的事情還是一再發生,一直在把人打回原形。

我想要用個實際的範例來舉例,來形容小我/創傷/習性思維 帶給我們的限制。請記得,這是我們受傷的狀態,才使我們呈現破碎不完全的模樣。

我們的靈魂能量很大,可以假設成是一片池塘。可以想像宇宙或者是源頭、神的力量像是一片大海,是更擴張更無盡的延伸。

理想中的狀況是,我們可以恢復靈魂應有的品質,沒有限制,徜徉在自然之中。



但是實際上的狀況是,我們成為人類之後,在我們最脆弱的嬰兒時期,不得不依賴家人的時候,我們在原生家庭裡面經歷了許多情緒的波折。

例如父母會說:「你要當個乖小孩,你要聽話」阻止你的嘗試。你想要問為什麼,長輩會說:「閉嘴,別吵!」

我們會看到小孩子很好動,很想要講話,看起來很失控,想要跑來跑去還有大聲尖叫,小孩子們正在適應這個身體的狀態,感覺自己的力量怎麼發揮,可是如果遇到沒有耐心的長輩,可能一巴掌就打過來了,或者用羞辱性的話責罵,還有關禁閉、處罰等等。

這些暴力或許可以立刻阻止小孩子的「失控」,但是同時也給予小孩恐懼跟壓迫感,以及強烈的「爸爸媽媽不愛我了」的悲傷。

如果成年人沒有意識到小孩子的感知是需要被引導,被訓練,以及被妥善發展,那麼單方面的壓迫跟阻止,就形成了習性——「我要很乖,聽話,大人才會愛我」,也就是害怕犯錯。

當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長輩用軟性的情緒勒索要求:「我都是為你好」而得強迫自己努力上進,而且不許停下來,也會把長輩們的對待內化成一個嚴厲的批判者,持續的攻擊自己。

所以當小孩子長成大人之後,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個成功人士,成功通常跟金錢、地位劃上等號。想要賺大錢,要表現得光鮮亮麗,要看起來讓人羨慕,要把真實脆弱的自己給藏起來⋯

但是最後,想要成功的背後,都只是想要被父母喜歡,能夠被長輩們和社會接納。終究我們需要的都是愛。


即使我們靈魂原本真實的樣子是池塘,但是環境跟家庭限制了我們真實的模樣。從小到大,無數的斥責跟否定,或者是照顧者沒耐心,無法理解、有效溝通的狀況下,我們不得不束縛自己的表現。

不敢說出真實的想法,不敢做出改變,害怕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當我們越來越「不敢」的時候,也是吸收了太多別人對我們的評價,這些過去累積的沮喪跟壓抑,內化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像是拿起繩子把自己一層一層綑起來。

十幾年下來,我們已經忘記繩子底下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了。只知道小時候我們露出真實的模樣,會被狠狠挨揍,或者被挨罵。說出自己的脆弱與需求,非常危險。

我們不禁會用過去小孩子的思維,來理解大人和身邊每一個人跟我們的關係。而沒有意識到我們已經長大了。

所以談著「驅離小我,追求合一」的思維也非常像是小孩子的模式:「真實的我是不被愛的(我甚至不該擁有這些瑕疵,這是應該被遺棄的部分),所以我要變得更好,更偉大,更成功,那才是正確的。」

身心靈的領域經常充斥這樣子的話語,強調合一,然而實際上重複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忽視和分裂。

很多的靈性用詞會用艱澀的文字包裝,只是想要證明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但是和其他人一樣又何妨?而且如果我們已經感覺到自己是完整的、獨一無二的,也不需要證明什麼。

急著要證明/做切割,就是一個創傷/忽視/分裂的狀態。

很多的身心靈老師,不等於對人性有足夠的了解。如果沒有花時間研究大量的人心變化,終究只是以個人立場,甚至是依照個人的創傷來看待世間種種。

所以人們真的很需要有意識的觀察自己的思維,以及觀察別人講的話,是否是你需要的。至少我們有選擇權,不必什麼聽了都吸收。

光是能承認自己有不完美的部分,就拓展了全新的意識,也就是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的開始。



受傷的心靈,需要被看見。

沒有任何高靈或者是偉大的存在能夠替你做這件事情。生活,總會有不順遂與摩擦,產生壓力,以及情緒。只有當你願意面對你的創傷時,你願意正視你人生中發生的一切。

誠實,耐心,慢下來觀察,療癒才會開始。

我在改畫圖班作業的時候,經常看到同學的能量像是小小一杯水,靜止、沮喪,動彈不得。

通常越憂鬱跟越悲傷,越是自我懷疑,憤怒、委屈、無價值感的人,無形中也給自己累積了非常多的限制:不許自己這樣,也不許這樣,什麼都不敢做,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個問題,只能僵滯的停在原地。

但是我們的靈魂,我們的真實模樣是一片池塘呢!如果持續呼籲:「你要回歸池塘,要回歸大海」講的比說的還容易。誰不想要回歸更大的存在?就是限制太多了,多到動彈不得才卡住了。反而越急著要回歸池塘、回歸大海,只會更挫敗。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回到當下,觀察拘限自己的容器——面對這個杯子,這個杯子是怎麼發生的?我怎麼被裝到這個杯子裡面?

我會讓同學思考最近的壓力是什麼?例如工作上的問題來源,在釋放壓力的時候也想到,小時候經常被長輩否定的過程⋯那種被否定的感覺重複在小時候跟現在的職場上。

找到關聯性是很棒的開始,意識到「杯子」的存在。我是水,但是我不等於杯子,這個杯子是個限制。

當我們知道職場的問題跟童年家庭的關係,別人的狀態不等於自己的價值,才能解放杯子的限制。接著我們來到杯子之外,杯子之外是個大碗。

現在我們是一碗水,碗同樣限制了我們,我們再深度思考,還有其他的壓力來自哪裡?


自我覺察就是這個過程,重複的花時間思考壓力的來源,然後檢視壓力如何把自己充滿了限制,意識到杯子跟大碗,無數容器、束縛的存在。

但是剛開始很多人沒辦法去分辨自己跟別人的感覺,以為水就等於杯子。這就需要專業人士介入引導,提供不同的觀察跟建議。

我們給自己的限制是層層疊疊的,非常多層,所以真的需要很多很多的耐心。

大碗的外面是湯碗,再外面是水桶,再外面是浴缸,浴缸外面又是水塔⋯

每個人給自己的限制都不一樣,有些人具有非常多的層次,給自己相當多的規範;有的人思緒比較單純,他的自我限制沒有這麼複雜。所以這是心靈的構造,沒辦法互相比較。


我之前在改密集的線上班作業,就是以旁觀者的身分,帶著同學意識到這一層一層的限制。重新經歷那些情緒,而且意識到那些情緒不會再限制我們,我們可以釋放過去的舊習慣,也可以看到舊習慣中的不合理之處⋯⋯認識小我,認識頭腦的老舊思維,認識我們一路成長過程中的創傷,認識這些限制並不可怕,只是幫助我們更看清楚自己的模樣,一層一層地解開束縛。

恐懼通常都來自於無法理解,如果我們願意照亮黑暗,也就驅除了幻想的恐懼和自我限制。

課程後面,很多同學都感覺到非常放鬆,舒緩跟無來由的喜悅,他們感覺到自己成為池塘,從一杯水成為池塘,並不容易。

只是我們在環境壓力下,在挫折中,可能不小心又回到過去的習慣,又把自己裝入水桶,或者是又裝入大碗裡面。然而常常整理自己的人會發現,重複發生的都是類似的模式,你越常處理這些模式之後,解決和釋放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很快的可以跳脫這個模式,回到池塘裡。

當我們與靈魂常常整合之後,甚至會感受到大海的呼喚,受到宇宙跟源頭的引導。所以我很多同學到後來也跟自己的靈魂合一了,也會接收到上面的提醒,這都是自然發生的過程。

在美麗的成果之前,在過渡階段時,光是面對自己的創傷跟壓抑的過程,真的涕淚滿臉,充滿恐懼,都不知道能不能撐過去,很需要別人支持跟幫助。至少在眼淚後,可以更認清楚自己的模樣,漸漸的水到渠成。


這勢必是好幾年的過程,累積時間與磨練,能夠找回自己的力量,長出自己的力量。


當人們願意面對自己的創傷時,會產生一股憐憫的力量,這股憐憫跟寬容,允許自己的所有可能性,無論是愛恨情愁跟悲歡離合,我們接納自己身上發生的所有現象。

是這股疼愛自己,珍惜自己的感知,帶來了整合。

只是有一些人頭腦的習慣比較強,例如習慣跟別人比較,或者是沒耐心、急躁的部分,「這又不是我的錯,為什麼我要來處理?」「我到底要處理多久?」像是這種比較性、不甘心的想法。好像會有一個競爭對手存在,急著想要變好,舊的模式深根柢固。

也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速度了,通常被打到趴的時候,就沒有心力去管別人了,有的人就是要經歷這個打趴的階段才能回到自己裡面。

有的人不需要經過這麼嚴厲的過程,有的人本身充滿大愛,但是他太習慣愛別人,忘了愛自己,那麼只要適時地引導他看到自己的脆弱,就可以把他的愛轉向到自己裡面,帶來正視和療癒。


同樣的創傷,會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頭腦的思維不同,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同一對父母生下來的孩子,每一個性格也都不一樣,耐痛能力,以及解讀的方式也都不同。

認識自己是每個人都需要走的一段路,沒有人可以幫我們做這件事情。當我們越了解小我/舊習性/創傷反應 ,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就會警覺,自己接下來可能會重複固定模式,而有意識地阻止問題的再次發生。

當我們能阻止問題的發生,就是改變的開始。

當一個人他願意接納自己的所有可能性,他的文字、圖畫,整個氛圍就像巨大的光的洪流,那已經不只是一個人類的氣場了,他的靈魂就在他身邊,以至於他的存在感,豐沛的狀態也令我感動不已。

一個和靈魂整合的人,他的氣質和說話是寬容與耐心的,沒有催促和競爭,靈魂的品質和人性的品質顯而易見。

因此,與其擔心太多不能控制的事情,就還是回來掌握自己能做的事情吧!

4 則留言:

  1. 小湛的文章總是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 真的太感謝你了!

    回覆刪除
  2. 謝謝小湛的分享與幫助(>﹏<)
    當我們太害怕跟太緊繃,就會啟動自我防禦,進入自我催眠,自我逃避的狀況
    這句話完完全全戳中我的情況 我真的該學學做任何事放輕鬆一點 一直給自己上了莫名的枷鎖與道德觀

    回覆刪除
  3. 我很喜歡最後一句,「與其擔心太多不能控制的事情,還是掌握自己能做的事情」

    這幾天我成功自己的小小挑戰,事情的前半段對我來說不大好,但最後做了以前不常做的「加以解釋並表達自己的立場」雖然不太滿意我整體的表現,但還是對這個嘗試感到舒爽。

    雖然沒辦法阻止這件事的發生,但可以鼓起勇氣做不樣的嘗試,還不錯噠。

    雖然還是有煩燥不安猜測的反應,但跟以前相比確實有稍微進步了

    回覆刪除
  4. 沒時間想小我、大我 之類的說法
    我只在乎自己是否達成 目標
    雖然很累 但我真心覺得 我可以做得到
    我一定得做到
    我必須要把握任何一個機會
    我不會放棄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