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努力的對象

  昨天和朋友們一起吃飯,提到我國高中就發現,我不必再理會父母的要求了。

  國中的我,覺得未來一片黑暗,我有一陣子一直想尋死,是要在住家頂樓跳下去,還是從學校跳下去?要被車撞嗎?要選哪條路?要用繩子嘛?哪邊方便我掛上去?當我認真想過一輪都發現,想尋死的意圖都參雜沈重悲傷的情緒:「如果我死掉了,父母會替我難過嗎?他們會替我哭泣嗎?」原來我只是想透過尋死,希望找到被重視的感覺。

  當時我發現我做得再完美,依然會被挑惕、嫌棄。我就是沒辦法加強我的數學,我沒有妹妹數學高超,具有讀商貿賺大錢的天資。我只會畫畫,但是畫畫會餓死⋯⋯我不想再做家事了,永遠做不完的家事,永遠會被挨罵。反正努力永遠沒用,那也許死掉了更輕鬆。

  當我把注意力放在該如何執行各種死法的時候,心中,有個聲音(Mulo)悄悄地提醒我說:「人的平均壽命有75歲,你現在才15歲,還有60年可以活。如果現在這幾年撐不下去死掉了,後面失去的60年多不划算?也只有這幾年你得依賴父母養育,頂多到20歲吧,再咬牙撐一下就過了⋯⋯」想想好像也是吼,斤打細算了一下,都活到十幾歲了,再捱個幾年似乎也能忍受了。

  當時Mulo似乎有幫忙調整我的心態,引導我換一個角度想:如果多麼努力和盡力了,結果依然是傷心和被責怪和被挨打,那我何必為父母的期待負責?當我決定「擺爛」,真感覺到海闊天空——可以說,我是被打罵到對父母灰心得放下對他們的期待。

  我還是一樣要面對整天的考試和枯燥無聊的課業,然而當我發現「可以不必那麼努力的對得起父母」時,整個世界似乎變得明亮起來。 


  因為我爸媽總是說,「如果你不會賺錢,你就會沒車沒錢沒房,全部的人都看不起你,沒有人愛你,最後你就餓死在街上。」把成功與否和死亡與否,直接連上關係,傳遞給我非常多的恐懼。不過好多次,也是被打到很想死,至少這次死掉了以後就永遠不會被挨打了⋯⋯但是也沒被打死掉,至少有很多次「好像和死亡擦身而過」的體驗。似乎也是如此,我對「死掉」的感覺就麻木了,反正早晚都會死,只是自殺和他殺,死得很快或慢的差別,那,再忍耐幾年看看吧,我總是期待自己能做點什麼事情,是「我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爸媽要我賺很多錢的事情」。

  在校園中,終究沒有能讓我脫離課業的方式,我沒辦法交朋友,我不懂該怎麼交朋友。我覺得我必須給自己找條生路,不然我還是會越唸書越讀得挫敗痛苦,直到我發現了圖書館可以借書。

  圖書館有很多課外讀物,例如自然科學、文學小說,總是比課本好讀多了。我整個人掉入書的世界,是書解救了我。我愛上三毛、張曼娟,余光中,還有許多文壇有名的大老,透過他們的文筆看到成人除了賺錢之外的世界觀。我閱讀動物植物、雨和雲、海洋氣候的關係,抬頭看著雲彩,觀察校園的樹叢,逐漸降低我的課業壓力。我發現我尤其喜歡自然萬物的規律,不僅僅是生物而已,像是天空、太陽和宇宙,那些更廣的、巨大的存在。

  這個世界,除了父母、老師們之外,還有更多的存有。

  大家都在很努力的生活,用各自的方式努力著⋯⋯一日復一日。

  當我把焦點放遠,也就是格局拉大的意思?我的苦似乎也不是苦了。我知道我一直很努力,但是我努力錯了方向。如果我想討好父母,那是永遠辦不到的事情,我越是想討好和期待父母認同我,只會換得更多的失望和挫敗。

  那我何嘗不替自己努力?

  我替自己做了規劃,我依然會讀課業的內容,每天至少要帶上兩本圖書館的書,讓我疲憊時可以翻閱。一週內至少要閱讀完一本課外讀物,然後我會邊讀邊想,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哪個段落?我希望我長大之後,有機會可以嘗試、體驗這些書中的內容,看海,或者看沙漠。

  世界好大,我還不想放棄自己。

  有趣的是,當我把注意力放在想像著長大之後要做什麼——我開始期待生活,期待學期結束、畢業。我希望我能考上更好的學校,希望我能遠離家庭,那我就得要有一定的成績。而我閱讀課外讀物越多,閱讀的速度也更快,也無形中影響我閱讀課本的理解深度,還有累積集中精神的專注力。其實物理化學、國文也很類似課外讀物呀,只是多了其他囉唆的內容和考試。如果能帶著看課外讀物的期待眼光,這些科目也隨之上手。

  從那之後開始,我的課業成績飛快的進步。剛開始很慢啦,花了半個學期調適、對抗自己內在的壓力和痛苦,一旦上手,我就從班上吊車尾的一二名,前進到全校排行前百。我的英文和數學還是很爛,是爛到爆炸無法記憶的程度(後來才知道是前世創傷,恐懼學外文和數字,強迫遺忘這些技能),至少其他的科目將近滿分,把全科總和拉高。

  反而是我為了自己、為了我的未來而奮鬥著,才看到了希望。

  這次經驗影響我後來一輩子的學習,包括將來職場就業的選擇。

  只有我,才能重視我自己的存在。


  當我遇到開口就說:「我很努力啊!但是為什麼大家都⋯⋯」的人,我就很想回應:「誰不努力的在過每一天?你只是努力錯了對象!」

  這世界,不是只有你在努力啊!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努力就要有所回饋,努力生活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你是為了別人努力,想要獲得家人的認同跟人們的欣賞,但是感到努力沒有回報,絕望又痛苦的話⋯⋯那也許,你需要做的是釋放掉對他人的期待。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立場和角度!我們只能把那份努力,放回自己身上。

  我看過,有些人對「稱讚」上癮,這代表另一面的他無法認同自己,所以需要透過努力表現給別人看,透過他人的稱讚,來感到自我價值的存在。真實的他非常的自卑,自卑到連他自己都不敢面對,所以他需要建立一面空洞的成功假象,透過努力的討好他人,在得到稱讚之後,才能賦予自己意義。如果沒有人稱讚他,他會非常的憤怒和焦慮——彷彿獲得稱讚,是他理所當然的獎賞,是他「努力應得」的。但是他卻忽視了,別人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考量,何必為了讓你開心說出違心之論?

  我覺得「上癮」是另一種焦慮呈現的模式,不僅僅對藥物、遊戲的依賴。上癮在生活隨處可見:一定要求神拜佛/舉辦儀式才會感到心安,因為無法相信靠自己能夠安心過日子;我爸媽對錢財上癮,開口閉口都是錢、賺大錢、股票、做生意,有前途⋯⋯彷彿有了錢才有生存價值。同等,上癮的項目也包括:名聲、地位⋯⋯急著想幫助別人也是種上癮,好像不幫助別人他就失去了日常意義。更別說路邊大家站一排抽煙,靠抽煙打發時間,抽煙好像能填補空白的時間,感覺自己「總是有做點什麼事情,才有價值」。

  因為無法和自己安心獨處,才會有各式各樣的上癮。

  我在學生時期被迫面對內心空洞的深淵,我被迫與自己獨處,也曾想過用激烈的尋死解脫,直到我發現書籍是另一種出路,我透過閱讀練習和自己相處,思考、反思,還會拿出筆記本記錄心得,供未來回味。這份習慣持續到如今。


  如果人們都拿把對生活的努力,至少分一半,放在跟自己相處上就好了。


  「我努力地想為自己找出一條生路」

  大家都這樣,真的。

  不必和別人比較誰才更努力,當你想要跟別人比較,你就不是在替自己努力了,你是為了打敗別人、追上別人,而在努力競爭拼輸贏,亦是在建立一種社會地位的虛榮感。這種虛榮感是空洞的,永遠都會有人更強、更有天份,更年輕,或者資源更多。跟別人比較,只會越比越心酸委屈,困在自己給的壓力中,何必呢?

  有些人覺得自己每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似乎毫無成就和結果。這個嘛,我倒是覺得不一定是在浪費人生,我大學以前也覺得讀書毫無意義呀。過去的每一天你肯定有做些什麼,只是沒有留下來紀念的部分。像是認識更多人,經歷過許多事件,也解決許多問題、開各種眼界。只是沒辦法寫上履歷成為工作上的紀錄。如果要跟別人比成就,就像上一段說的,就很容易貶低自己了。

  我認為生活,只是在讓我們練習認識自己,再透過和世界的相處,看到自己和萬物一起互動的位置。關係是中性的,和成功與否無關。



  「我努力地想找出我存在的意義」

  我們會有一輩子的時間來摸索,人生就是一場大冒險,這不是幾個月就能辦到的事情。這個問題的答案,通常都到了生命結束的那天才會揭曉謎底。那麼,何不把精力拿來投資自己,盡情地做拿手的事,在每一刻當下都理直氣壯、心安理得。有機會就出門走走,或者閱讀。閱讀是精神上的旅遊,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更多人的精彩人生,學習其他人的智慧與經驗。


  「我努力的,想找出我喜愛的事物」

  那就多多嘗試吧,不必擔心別人的眼光,我們還是有很多的日子可以嘗試。

  有些努力,是要練習放過自己一馬,不必要求自己必須在某個時限內有所成就,不管是過程或者結果,都能珍愛自己的存在,能夠享受我們的生命,重視當下的每一刻。精彩有精采的動盪,平凡有平凡的韻味,低谷也有低谷的休息和儲備力量。我們能練習從多種角度中,認識自己的各種面向。


  當我發現,我所有的情緒都有它背後的故事,有尚未釋放的挫折和痛苦,那麼我就把注意力放在照顧我的情緒上,深入探索我內在的發展。曾經我的父母無視於我的壓力,都怪罪於我不懂事,使我心碎而失去對世界的希望。而我能靠後半輩子,把每個破碎的我都愛回來,替我自己,努力著。

11 則留言:

  1. 我一路上也是常常跟自己說:好不容易走到這了,再撐一下下。
    就靠著好多好多的再一下下活到了現在XD
    認識了小湛以後,開始自我認識和修補內心,現在,終於不會覺得需要再撐一下下了,謝謝我們都活著QQ

    回覆刪除
  2. 今天早上也是一直想要跳下去,不過根本原因應該是想要逃避所有的功課。
    那種自己不值得、不配、不可能的念頭根深蒂固,光是心安理得的活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回覆刪除
  3. 可是對存在沒有熱情要怎麼辦?就是對自己再去為自己探險和冒險覺得沒有那麼多力量,也沒那麼吸引我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注意這是一種『麻木』,也就是有很多破碎的自己,為了求生而失去感知,雖然能夠適應了生活的壓力,卻也失去了熱情和希望。先把自己疼回來吧,就當作休息養傷。

      刪除
    2. 現在年輕人很難搞?其實是你們大人缺乏「感受力」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style/Blog/6889

      刪除
  4. 無數次想死過
    不知道活著要做什麼
    漫無目的地活著

    回覆刪除
  5. 我的數學也是上國中後試過努力但總是自動放空…理科類也是,有點傷心自己的腦袋不是這方面的料,滿嚮往研究的

    回覆刪除
  6. While reading the article, I listening the music
    The music is what I’d like to introduce to you

    https://youtu.be/Jl8iYAo90pE

    It’s not my favorite type of music
    I’m not that old 🤣

    回覆刪除
  7. 死了還可能因為沒想通的執著,繼續流蕩在世離不開,到時候更加無助,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能活著就好好活著,不一定要活得轟轟烈烈,能安安穩穩,平平淡淡也很棒。大家加油~活著就有機會慢慢把自己找回來,一點一點的別著急。

    回覆刪除
  8. 感謝湛湛的文章❤️
    又再一次學習看待生活的眼光

    回覆刪除
  9. 很棒的一篇文,謝謝分享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