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認識自己,分享自己的狀態

10/12
中間是心輪,心輪的擴張會帶動頂輪和海底輪的結構
通常頂輪長得怎麼樣海底輪就長得怎麼樣,上下是對應的器官/開口


  前幾天找同學練習,也談到我們倆面對壓力之後的反應。
  
  例如小湛我是個脾氣很不好,火氣很容易衝上來的人,對我來講這樣的怒氣是很具傷殺力的,衝動之下說出來的話或者當下的反應有很大機率會在未來感到後悔。因此當我感覺到情緒毛躁起來,我立刻就會閃避切斷與事件和人的連結,我需要先安撫自己待平靜許多之後,我才能用較為理智的角度面對問題。有時候我的怒氣強盛到,我需要一天以上甚至將近一週才能降火氣,如果搭配運動、畫圖與睡眠可以加速冷靜的時間。總之我情緒上需要很多很多獨處,過程中我甚至不想聽靈魂團隊祂們的話,我只想搞自閉。
 
  以九型人格來講我是一號完美主義者,不是要求別人完美就是要求自己完美,我自覺偏後者,我對自己有很多的憤怒,只是我都習慣藏起來躲著面對這樣的自己。
 
  不過同學的角度與我截然不同,她屬於二號助人型(博愛者),她說在親密關係中如果產生爭執,她完全無法接受對方掉頭離去。如此一來她的憤怒等等都會卡在心頭,她需要靠當下吵架,哭泣,講清楚說明白,把心裡的能量釋放掉,不然她會整個塞住停在那兒,更痛苦更難以忍受。
 
  哇,我聽了真覺得不可思議!以我的個性來講,當下如果繼續吵下去會很可怕的!可能會說出很傷人的話欸!後來我們持續交換想法與意見,還有關於整理事物,我的腦中會安排好順序12345...,去超市買東西前,我腦中已經規劃好超市內採買路線,如果順序2遇到障礙就先跳至3或者在執行3時思考上一個物件的備用,等預計的規劃都完成了,我也差不多想好補償方案,回頭補上2的空缺。對我來講就是不要浪費時間,時間很珍貴,每件事情都要考量時間成本,手邊能做甚麼就去做再說。
 

  而同學的反應很有趣,她收拾東西只要有個物品不知道該放那兒,她就整個停滯了不知道該如何下去,陷入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焦慮中。就好像她的思維是直線前進不可被打斷,但是我可以隨時改變策略。她很羨慕我能這麼做,而我錯愕地以為每個人應該都這樣才是??

  總之談到後來,我反而覺得人們最需要的就是該如何用足夠的詞彙來解釋自己的狀態呀!嘗試讓別人了解你的問題在哪裡,也許大家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模式都天差地別,我們真的很需要溝通與討論才能理解彼此的差異。

  我遇過有些人遇到壓力就哭了,我希望對方解釋清楚好讓我給點建議,但是他能說的只是重複跳針的字眼,也許他有個思緒的癥結卡在那兒,但是他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或者他對自己很陌生也不知道怎麼了,旁人若想幫,還真的不知道該從何幫起,只能讓他哭完了自己想辦法振作,也愛莫能助呀。也許我可以通靈問問對方的靈魂團隊,問他的身體知覺,我可以用靈界的方式補足資訊,但是,總不能每一回出事了都得找我釐清問題吧?身為旁觀者,實在對別人的內在世界感到很無力。

  這次與我分享的同學本身是心理諮商師,她可以很明確地跟我解釋她遇到的挫折,她的內在狀態,她對自我的體悟與觀察都與我截然不同。這讓我感到很新奇又有趣。如果不是她這麼地瞭解自己的狀態進而跟我解釋,我還真不知道人們會有情緒堵住整個人就卡住的反應。 
  與她的互動讓我收穫甚多,我覺得下次當我遇到這樣情緒上要抓著我繼續說話的人,我會比較體恤對方了,不會把對方當作刻意挑釁(降低我自己怒氣的攻擊性),而是這樣的人們只能用這樣的方式讓情緒流瀉出來。
 
  後來我把與她的交談內容分享給其他朋友,就有人說:「對,我也是這樣!」嘿,但是你沒說過呀!我們還認識十幾年了,小湛超傻眼。對方才說:「因為我不想講出來給別人惹麻煩嘛,我就只能繼續堵著情緒重複思考自己是怎麼了?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好?」
 
  於是我開始許願可以認識更多情緒更穩定心態更健康的人們,能夠讓我認識更多種的思維去瞭解大家的想法與採取的策略。然而這樣的人其實不多我說真的,畢竟要面對自己的壓力同時,還能理解他人的狀態去做分析與覺察並不容易,尤其看社會新聞大家普遍都認同「適當的體罰是正確的」,可是小湛前陣子處理到好多童年創傷都是被家暴打到失去個人意志、屈打成招,自認我就是不對的,無法為自己爭取生存的勇氣跟力量。
  
  當我回想起童年的心境,我開始質疑,體罰的好壞標準在哪裡?重點應該是要從犯錯中找到調整的空間,體罰帶來的通常都是驚嚇的沉默、恐懼權威,自認無法反抗的心態,如果真的要上進,也是為了不要被打的恐懼而上進,孩子只會越來越害怕與畏縮不安。成人的攻擊性被美化成為管教的方式,而管教通常來自於身教與是否有足夠的陪伴與關愛,當成人沒有餘力從各種層面管教孩子,攻擊性就是最快速讓孩子屈服的方式。我想這並不是適合的愛。
 
  可是這種教育階級體制也構成了整個社會風氣與意識的表象,人們都談著該如何快速成功達標,對自己與對他人都失去耐心,不聽話就打、就處罰、就人肉搜出個資與嘲諷,當我們在這樣的體制下生活與成長,很自然地會習慣這些人與人的互動標準,對於不喜歡的人就可以攻擊與霸凌,對不喜歡的政黨就刻意栽贓抹黑,情緒被無限渲染互丟皮球,檢討了半天都在檢討別人,沒有靜下來審視我們整體的生活結構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我們的教育應該要加入更多對自我的分析與探討,鼓勵孩子去接納每個狀態的感受,嘗試著用言詞解釋與分享,勢必能促進親子之間的和諧。
 
  如果我們都有能力可以跟別人好好說話解釋自己的狀態,以及有耐心傾聽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包括各個年齡層與政黨、種族、文化之間的互動,我想人們之間能夠更友善、更有同理與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