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讀書心得:《幸福童年的祕密》



目前手邊在看的書是《幸福童年的祕密》(Das Drama des begabten Kindes),作者是 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心靈工坊出版。

  善解人意、成熟穩重、為父母分憂的「好孩子」人見人愛。但長年關注兒童受虐議題的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卻認為,這樣的早熟背後,很可能隱藏著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暴力,其負面效應將蔓延整個人生,甚至代代相傳。
  
  米勒認為,孩童因需要關愛,所以對父母有意或無意的自私與索求都默默忍受。孩子們壓抑自己的需求與傷痛,並以「美好童年」的幻覺將此劇痛隔絕,以致於終生難以面對真實自己。在米勒眼裡,成功者內心的空虛憂鬱、父母後對孩子的過強控制,還有許多精神疾病、犯罪和意識形態偏執等,都與他們童年的情感壓抑有關。
  
  童年生活的真相,可能是個令人畏懼的祕密。但誠如本書所言,「唯有當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建立在自己真實的情感上……才有可能擺脫憂鬱。」米勒深刻的洞察顛覆傳統,震撼歐美,使本書成了歷久不墜的必讀經典,它讓讀者勇於檢視生命,進而成為更健康、更完整的人。

  我覺得這本書能夠幫助自己回顧童年往事,卸下許多防備,至少能夠從作者的探討,重新回顧原生家庭的對待關係,某些信念的成形,以及如今對自己的批判標準等等。
 


  我過去可以在一天內讀完300頁的書籍,冰與火之歌那套書可以在一周內啃完;這本書很薄卻讓我看得很久,內容不深,非常容易理解。

  我更多的時間是停下來思索過去與父母的關係,被挨打、挨罵,指責中產生的屈辱感,無助和憤怒相關情緒都在閱讀中逐一冒出來讓我見到。於是我放下書本,來抱抱我的內在,和內在孩子說話,畫圖,接著又想起更多事情,隨之開始敲打穴道釋放壓力,或者哭一下,把舊的信念重新梳理一次,於是這本書就看的好久好久了,而且非常有收穫。


  Mulo和團隊偶爾會出來和我談話,通常都是在我心情比較平復的過程中來抱一個,安慰幾句。

  有時候我的某個前世的孩子記憶會跑出來,例如被兄長強暴的女孩事後會給一顆糖果,兄長說這是彼此之間的秘密,女孩會以為這代表被信任被關愛,可是性交過程的疼痛與流血又令她困惑與不適,試著詢問母親卻得到羞辱的回應,從而感受到女性身體的髒污、低下,或者矛盾的自我認同感。當女孩長大後,對性的矛盾產生嚴重的潔癖,無法接受任何人觸摸自己的身體,即使是擦肩而過,都要用力刷洗皮膚、洗到都脫皮流血了,只是為了去掉精神上的不潔感。

  也許只是小湛我個人會看得這麼深,想得比較久,會連貫起今世和前世的各種記憶,盡量以客觀的角色回顧童年的不堪。



  我覺得孩子們實在很難理解大人世界的觀點,不過大人們也不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情了吧,大人都幾乎都傳承更上一輩的傷痛。記得童年細節的人們很少,就以我的回顧看來,不是我們忘記了,而是有些傷與無助是選擇性的忘掉,這樣我們才能求生下來。

  這本書不是把問題都怪罪到父母身上,而是試圖釐清,父母們的小時後又是如何被對待以至於傳承傷痕帶給後代?我們又該如何正視自己年幼時感受到的感覺?

  要回頭撿起那些受傷的孩子並不容易,首先要承認自己多麼地破碎,我通常會感覺到憤怒,羞愧,恐慌,被拋棄感,還有很多令我想要逃走的動機......只是若願意給自己多一點耐心,重返兒時的感受,同時又帶著大人的角度審視,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堪。對孩子來講,父母就是天與地,是生存的一切,父母看待對錯的方式影響小孩的感知,進而否定自己、掩飾自己真實的感受,只是為了求得父母的愛與接納。

  這本書也讓我反思過去認識的一些人,例如為何有些人無法辨識自己佯裝的虛假,或許這不是他們頭腦能夠發現的盲點,而是他們在幼年的環境就被迫開始以偽裝的模樣融入環境,以致於遺忘真正的自己能夠擁有的感覺。



《幸福童年的祕密》P.178
身心靈圈常常講幻覺,但是幻覺的概念十分模糊,這本書提出了非常實質可靠的建議。
以及療法的出現是為了讓人們長出自己的力量,而非進入同溫層依賴、棲息的錯覺。



  我也很高興地看到,我在畫圖課鼓勵同學接納自己的感受是被作者肯定的,人必須徹底經歷自己的情感,即使是憂鬱、羞恥與悲憤、痛苦和輕蔑等等--需要對自己誠實,才能夠真正放下屏障的防禦與哀傷,讓內在的真實能量流動、徹底體驗,才能夠釋放壓抑。

  只是要面對自己的不完美確實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檻,當初設定的信念與過去環境的困難狀況,還有後天對自我的認知(與偽裝),也讓盲點不容易看透。然而成長慢與快不代表什麼,重點是要找到陪伴自己的感受,允許自己也能夠消極和傷心,有負能量又如何,我們都是人啊。

  看越多心理書籍更覺得,如果把一切世間的問題都回歸於人,人性的探究與分析,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一旦願意走入自己的生命,更深刻體驗到......我們之間沒甚麼差別,會有更多的同理與悲憫出現,我們都一樣會感覺喜怒哀樂,我除了幫助我自己之外,我還能夠如何幫助別人找回自己生命的主導權?

  至少目前對我來說,在帶大家上畫圖課一年之後,我注意到大部分人的問題都出自於童年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僅有少數人是有另外的狀況。例如生活上常見的選擇困難、憂鬱、魂不守舍、沒自信、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看圖畫,或者與學生深入交談之後,問題來源都與年幼時的成長背景有深刻的關係。

  尤其如今心理叢書各式各樣,事實上《幸福童年的祕密》是三十年前就已經出版的歐美著作,如果真的想要了解自己身上的問題,或許可以找相關讀物來當作自我審視與檢察的脈絡,也能從中探討治療師可能本身帶有的防衛心,以及可能加深個案的問題之類的探討。我認為無論是想幫助自己、幫助他人,更需要透過前人大量的經驗理解我們生命中各種可能性。

  Mulo雖然也會與我分享祂的觀點,祂更鼓勵我:

  "妳現在就是個人類,就努力做好一個人類能做的事情吧。我頂多給妳一點提示和陪伴,我希望我們能為一般人,不僅僅只是對身心靈好奇的族群,而是能為每一個人篩選適合的讀物與知識去探索自我的存在價值感。地球上有很多努力的靈魂與專業人士都在為生命們奮鬥著整合精華的知識,讓不同領域的人們相互連結,最終就是回歸於心、回歸於我們都是地球上的一分子、都是人類,需要團結起來,相互幫助。"

  是呀,我也這麼覺得。一個人要幫所有人是幫不完的,不如透過自己的生命歷程尋找各種可行的方式,提供需要的人們參考,要相信大家都是有自癒與自救的能力,即使剛開始我們都很難相信能夠有這份能力,然而信心和勇氣都需要時間累積,總有一天,在回顧的時候,就會發覺不知不覺中已經長出結實的翅膀,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了吧。


  
看完一段章節覺得心裡很鬱卒,靈魂爸爸帶著我畫上圖,宇宙之心帶我畫下圖。
畫完就很舒坦,隨之滾去睡覺了。
結構很類似,但是能量流動的完全不同,很有趣。

2 則留言:

  1. 謝謝小湛的介紹,這本書一試閱前言就決定買了(電子書版)。童年的記憶也是過去我很不願碰的議題,甚至在成長過程中,為了長大(?)也自己塵封/改寫了好多好多⋯⋯謝謝妳過去直到現在寫的文章,我也終於願意透過看這本書,來好好面對(療癒?)自己的過去。

    P.S. 我也是看奇幻文學或一般小說很快的人,這本我翻到前言就開始默默流淚⋯⋯我想我也是要花不少時間來看這本書⋯⋯(揪心)

    回覆刪除
  2. 用自己的方式,各自努力,讓我們未來都更好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