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粉彩日常整理
我今年給自己的目標是多休息,別太累,所以文章會寫得稍微慢一點點。謝謝大家體諒啦~
/回到主題:
教授在解釋祂對課程前面的安排之後,便要求剩下來的同學們分組。畢竟這是溝通課,需要實際的操作來增加更深刻的體驗。
教授說,我們一定會想要找熟悉的同學,所以祂希望我們尋找陌生人,最好找看起來跟自己最不一樣的對象。若膽子大一點,想要挑戰自己的溝通能力,請尋找你覺得最看不順眼,甚至有過去星球歷史恩怨情仇的種族,教授會確保我們之間能夠達成溝通的橋樑。
畢竟我們是用能量的狀態上課,能量場的外圍就像外套一樣,我們可以快速的編碼,輸入自己想要挑戰/願意合作的對象特質,就像是把自己的需求寫在外套上面,讓會場所有同學可以一眼看出來。
能量調整跟流動的速度真的是非常快,幾乎是一眨眼,我們大致想好自己想要挑戰的難度,我的同學就是膽子超大的,祂直接在外套上面寫「我喜歡挑戰權威,不畏衝撞,所以我無法理解脆弱自卑的心態,我想尋找同樣膽子大的同學,讓我可以更理解你。」
我比較保守,我寫「我不太喜歡管別人的事情,隨遇而安,我只想和情緒穩定,可以冷靜交談的人合作。」
很有趣的是,可能我們都習慣自己的價值觀跟認知範圍,看到現場許多陌生同學的外衣,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需求,大開眼界,例如:
「我很害怕受傷,但是我又很希望認識大家。如果別人主動認識我,會讓我很害怕,我非常慢熟。但是我又沒辦法主動尋找其他人。」像這樣內外矛盾的同學有好幾位,我辨別了他們的種族跟特質,都是偏膽小的,或者祂們的星球曾經過去發生可怕的殖民事件,明顯烙下陰影。
「我喜歡認識跟我不一樣的同學們,越不一樣的會越來我越開心,但也是因為不一樣,我們之間講話沒有共同點,這讓我非常痛苦。誰都可以跟我搭檔,因為我知道這件事情又會重複發生。」這是一位,外衣看起來很頹廢,很無奈的同學。
「我很想享受在群體之中的感覺,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切入主題,不知道該怎麼發起主題?我總是邊緣人,我好像不知道該怎麼說話。誰都可以跟我搭檔。」這樣的同學數量非常多。
「我希望成為團體中閃閃發光的主角,我很願意分享還有支持每一個人,但是,我總是覺得我沒有那麼重要,我的人際關係讓我覺得好壓抑。誰都可以跟我搭檔。」這樣的同學也不少。
看起來全場就只有我隔壁同學很願意接受挑戰。果不其然,教授就點名我同學了,要祂上台,然後其他的同學,包含我,我們就自己找誰搭檔,最少三四個一組,最多不限。
然後我找了四位新同學,加上我總共五個,簡稱「冷靜組」。
現場有一組人爆炸多,大概兩三百個擠成一團XD,我一下子就回神,因為有一些種族跟靈魂的特質,就是一串葡萄或者是一串粽子那種感覺,喜歡密不可分緊緊靠近,甚至同時渲染情緒的那種感覺。
現場只有教授跟我同學兩位一組,而我這組比起整場其他同學們,人數算偏少,那也沒關係。我這四位同學外套上都寫類似的話「希望我的搭檔可以冷靜的平靜說話,不要有太多情緒。」。
其他組的同學們分組,有的外套上寫「喜歡充滿熱情跟活力」,或者「想要聊天聊不停」,還有「喜歡收集很多有趣的物品和同好」,整體而言,都是希望有個共同話題。
教授看我們分組的差不多了,接著說:「假設我們現在要開始聊天,你覺得你想要先說什麼起頭?我們簡單分成這三類:環境,別人跟自我。你會先以哪個起頭為主角?當你選擇環境,是你在乎整體氛圍,想降低彼此的壓力。當你選擇別人,是你立刻想融入關係。當你選擇自己,是你希望自己獲得重視與重用。
「而在聊天之前,請注意,你現在有觀眾,就是你的同伴。你會注意同伴的哪個部位?可能是他的表情,可能是他的外表,或者是他的氣質。同時觀察自己——你覺得自己是緊張的嗎?是期待的嗎?是覺得不得不服從教授的課堂指導嗎?
「先把你們的答案記錄下來,你們之間都先別說話,請按照我的步驟,繼續填寫你們的表單。」
教授彷彿要把課程前段的時間加倍補起來,仔細的叮囑我們一個接一個的步驟,「除了觀察環境跟同伴跟自己之外,也請注意自己的能量內部跟外部的差別——有感受到自己的防備心嗎?還是感受到自己是完全開敞的?
「現在請觀察面前不同的同學,憑當下第一直覺,覺得自己的防備心佔幾%,開敞心佔幾%?這只是記錄,不會有任何人看,等一下也不需要分享,只要對自己誠實就好。最後統計,你對每一位同學的感受都是一樣的嗎?
「如果是在很大群組的同學們,請觀察自己各種心態的比例,把類似氛圍的同學們歸類成一組,當你內心的尺量出現之後,看自己更傾向於和誰先交談?」
我聽到前面的同學之一深深吸了一口氣,祂看起來有點緊張和震驚。
而我在整理筆記的時候發現,我偏向靠近的同伴,要帶給我放鬆,穩定,可以和我保持安全距離(就算我們都不說話,也可以讓我安心),我們會是明顯的獨立個體,他不會干預我最重要。
雖然我們是冷靜組,但是有兩個人讓我感覺,祂們有點太想要靠近我了,這讓我感到壓力。我有意識到,「保持安全的獨立空間」是我非常重視的部分。我也不喜歡一直被關注。
我們忙著做筆記,全場只有教授的聲音,教授更像是在教導我們,要怎麼去分類自己內心的感受。
縱使同學各自面對自己的群組,教授也鼓勵我們,面對不同的陌生同伴,我們內心的尺量也經常會改變。不必強迫自己公平和公正,在一群人中,總是有一個/群 你最想靠近的,還有比較想要遠離的人/群。
「請你們觀察自己內心對不同成員的差別心。我重複強調,對自己誠實。倘若你試圖創造直抵內心深處的心靈溝通,你得先理解,你的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那是某個形狀,由你的理想值,你的揣測,你的評估所構築而成的形狀。
「然而,在每一次的溝通當中,我們都只忙著創造話題,延伸話題,而無心感受你內心這些小小幽微的細節。請記得,所有溝通的動力,都建立於你內在的渴望——就是我們現在試圖釐清的一切——理解你內心的形狀的模樣。」
其實教授還講了非常多能量體才知道的細節,像是你能量的緊繃程度,顏色,光彩的收放,某種滲透感,諸如此類,但是因為這不是人類的感官,我就在此省略。
這沒想到上溝通課要寫這麼多的筆記,可是也邊寫邊驚嘆,因為好像更認識自己了,對啊,平常跟大家說話的時候,就是直覺性的,不會評估那麼多自己裡面跟外在的變化。
但是教授很會釐清這一切,祂雖然只出一張嘴,喔對了,不是只出一張嘴,祂顯然同時給我的同學新的挑戰跟功課,那是祂們之間的悄悄話,因為只有教授跟我同學是進行階版的教學,我只能看到我同學滿身大汗,課堂之後我再問祂發生什麼事情好了。
「現在我們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你最傾向於接觸,與溝通的那位同學。請觀察他的能量,觀察他整理自己的外貌,請觀察他給你的第一印象。他哪個部位讓你特別有好感?你希望和他創造什麼樣的關係?你希望他重視你什麼特質?請放心,你等一下不需要跟他講這件事情,你只要知道你自己內心的渴望就好。我們正在透過,你最想創造的連結,認識你內心的形狀。」
最後,教授環顧了我們,緩緩說:「現在你寫的筆記上,記錄的是,你想要被愛的方式。」
聞言,好多同學哭出來了,我們冷靜組也有三位同學哭出來了,我雖然沒有哭,但是我大概知道哭出來的理由是什麼。倒是最後一位冷靜同學有點被嚇到,用看著怪胎的臉,覺得三位「一點都不冷靜」。
教授安慰我們,說:「沒關係,哭泣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哭泣會呈現我們最柔軟之處,那不是脆弱,那是我們不想要設防,或者沒辦法設防的壓力點。」
沒有哭的冷靜同學默默地靠近我,祂看起來很緊張,很小聲地對我說:「我現在覺得壓力好大。」
我拍拍祂,祂看起來年紀很小,有點不太懂人情世故的感覺。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會覺得,認識自己的情感是一條漫長的路,只是每個人在這條路上,熟不熟悉而已。我也不需要多說什麼。因為有些事情說了,但是祂還沒有經歷,祂還是不懂的。
但看起來我的拍拍有效果,或者是我的鎮定讓祂也穩定許多。
教授暫停說話,看我們之間互相安慰,或者自己抹掉眼淚,有些同學擁抱在一起,也有的顯得茫然發愣。大家都有安頓自己壓力/情緒 的方式。
過了片刻,大家比較平靜下來了,教授說:「無論你剛剛有什麼樣的體悟,什麼樣的互動,什麼樣的交談,都沒有關係。你現在可能感覺到安撫,可能感覺到壓力,可能感覺到無所適從,甚至你可能感覺到悵然與失望⋯⋯但終究,剛剛是一個簡單的,小型的團體互動。
「現在請你們把焦點再一次回到自己內心,你們對人際的期許,對自己的期許,在這麼小的過程裡面,有感覺到被回應,被接納嗎?還是感覺到『又來了,我又重複同樣的過程了。』我們在這邊做一個投票。」
教授就只有在這個問題裡面,開放所有人做出回應。現場大概有1/3的人感到被接納,剩下來有很大部分的是感覺再一次失望,然後有很小部分的(包括我)是沒有特別的感覺。
我沒有特別的感覺是因為,之前我就經歷這一切了,心態就還滿平穩的。也沒什麼特別需要加強的。
冷靜組的我們五個,剛才那三個哭的抱在一起,祂們一起選擇了感受到被接納,緊張的那位選擇的是失望。正好我們這一組,三種選項都有。
此時第一堂課差不多要結束了,教授說:「請記得你們現在的感受,這會是下一堂課繼續要談的重點。下一次上課,我們會再另外分組。每一次上課我都會篩選成員,我會刻意挑戰你們的承受度。最後請記得,溝通並非單方面的輸出,溝通是雙方的互相連結。每一次的溝通都是全新的創造,全新的面對。
「如果你只想要簡單的溝通方式,今天這堂課就教你了,每一次溝通你最想要的是什麼訴求?是降低壓力,融入關係,還是證明自己?你理想的溝通方式會是什麼樣?你可以告訴對方,你希望他怎麼對待你,期待你們創造最好的溝通關係。當然,他可以選擇不要用你的方式,他會有他的個性,他可能跟你想的完全不同,那該怎麼辦呢?這就是下一堂課的重點了,謝謝各位,期待下一堂課見。」
教授在講台上面揮手,拍拍我的同學肩膀,一轉身就消失了,不知道前往哪個空間去了。
而我的同學居然淚流滿面,這有點嚇到我,祂可是超級硬漢耶,我從來沒有看過祂哭過。下課後我們會合,我問祂怎麼啦,教授有給很嚴格的挑戰嗎?
朋友顯得一臉為難,只說:「我覺得我好像上了一堂輔導課,祂讓我知道,我其實想要挑戰的權威就是我爸媽而已。大概就是這樣啦。我其實不需要找其他的人當作我爸媽來挑戰。」
雖然朋友輕描淡寫的,祂最後的結論是:「我下次一定要把溝通課給上完!我覺得這位教授太厲害了!」心服口服的模樣。
另外說,我和冷靜組同學沒有交換任何聯絡方式,因為我覺得沒有必要。祂們也沒有任何一個提起說要交換聯絡方式。光這一點還滿有默契的。
/
/回到主題:
教授在解釋祂對課程前面的安排之後,便要求剩下來的同學們分組。畢竟這是溝通課,需要實際的操作來增加更深刻的體驗。
教授說,我們一定會想要找熟悉的同學,所以祂希望我們尋找陌生人,最好找看起來跟自己最不一樣的對象。若膽子大一點,想要挑戰自己的溝通能力,請尋找你覺得最看不順眼,甚至有過去星球歷史恩怨情仇的種族,教授會確保我們之間能夠達成溝通的橋樑。
畢竟我們是用能量的狀態上課,能量場的外圍就像外套一樣,我們可以快速的編碼,輸入自己想要挑戰/願意合作的對象特質,就像是把自己的需求寫在外套上面,讓會場所有同學可以一眼看出來。
能量調整跟流動的速度真的是非常快,幾乎是一眨眼,我們大致想好自己想要挑戰的難度,我的同學就是膽子超大的,祂直接在外套上面寫「我喜歡挑戰權威,不畏衝撞,所以我無法理解脆弱自卑的心態,我想尋找同樣膽子大的同學,讓我可以更理解你。」
我比較保守,我寫「我不太喜歡管別人的事情,隨遇而安,我只想和情緒穩定,可以冷靜交談的人合作。」
很有趣的是,可能我們都習慣自己的價值觀跟認知範圍,看到現場許多陌生同學的外衣,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需求,大開眼界,例如:
「我很害怕受傷,但是我又很希望認識大家。如果別人主動認識我,會讓我很害怕,我非常慢熟。但是我又沒辦法主動尋找其他人。」像這樣內外矛盾的同學有好幾位,我辨別了他們的種族跟特質,都是偏膽小的,或者祂們的星球曾經過去發生可怕的殖民事件,明顯烙下陰影。
「我喜歡認識跟我不一樣的同學們,越不一樣的會越來我越開心,但也是因為不一樣,我們之間講話沒有共同點,這讓我非常痛苦。誰都可以跟我搭檔,因為我知道這件事情又會重複發生。」這是一位,外衣看起來很頹廢,很無奈的同學。
「我很想享受在群體之中的感覺,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切入主題,不知道該怎麼發起主題?我總是邊緣人,我好像不知道該怎麼說話。誰都可以跟我搭檔。」這樣的同學數量非常多。
「我希望成為團體中閃閃發光的主角,我很願意分享還有支持每一個人,但是,我總是覺得我沒有那麼重要,我的人際關係讓我覺得好壓抑。誰都可以跟我搭檔。」這樣的同學也不少。
看起來全場就只有我隔壁同學很願意接受挑戰。果不其然,教授就點名我同學了,要祂上台,然後其他的同學,包含我,我們就自己找誰搭檔,最少三四個一組,最多不限。
然後我找了四位新同學,加上我總共五個,簡稱「冷靜組」。
現場有一組人爆炸多,大概兩三百個擠成一團XD,我一下子就回神,因為有一些種族跟靈魂的特質,就是一串葡萄或者是一串粽子那種感覺,喜歡密不可分緊緊靠近,甚至同時渲染情緒的那種感覺。
現場只有教授跟我同學兩位一組,而我這組比起整場其他同學們,人數算偏少,那也沒關係。我這四位同學外套上都寫類似的話「希望我的搭檔可以冷靜的平靜說話,不要有太多情緒。」。
其他組的同學們分組,有的外套上寫「喜歡充滿熱情跟活力」,或者「想要聊天聊不停」,還有「喜歡收集很多有趣的物品和同好」,整體而言,都是希望有個共同話題。
教授看我們分組的差不多了,接著說:「假設我們現在要開始聊天,你覺得你想要先說什麼起頭?我們簡單分成這三類:環境,別人跟自我。你會先以哪個起頭為主角?當你選擇環境,是你在乎整體氛圍,想降低彼此的壓力。當你選擇別人,是你立刻想融入關係。當你選擇自己,是你希望自己獲得重視與重用。
「而在聊天之前,請注意,你現在有觀眾,就是你的同伴。你會注意同伴的哪個部位?可能是他的表情,可能是他的外表,或者是他的氣質。同時觀察自己——你覺得自己是緊張的嗎?是期待的嗎?是覺得不得不服從教授的課堂指導嗎?
「先把你們的答案記錄下來,你們之間都先別說話,請按照我的步驟,繼續填寫你們的表單。」
教授彷彿要把課程前段的時間加倍補起來,仔細的叮囑我們一個接一個的步驟,「除了觀察環境跟同伴跟自己之外,也請注意自己的能量內部跟外部的差別——有感受到自己的防備心嗎?還是感受到自己是完全開敞的?
「現在請觀察面前不同的同學,憑當下第一直覺,覺得自己的防備心佔幾%,開敞心佔幾%?這只是記錄,不會有任何人看,等一下也不需要分享,只要對自己誠實就好。最後統計,你對每一位同學的感受都是一樣的嗎?
「如果是在很大群組的同學們,請觀察自己各種心態的比例,把類似氛圍的同學們歸類成一組,當你內心的尺量出現之後,看自己更傾向於和誰先交談?」
我聽到前面的同學之一深深吸了一口氣,祂看起來有點緊張和震驚。
而我在整理筆記的時候發現,我偏向靠近的同伴,要帶給我放鬆,穩定,可以和我保持安全距離(就算我們都不說話,也可以讓我安心),我們會是明顯的獨立個體,他不會干預我最重要。
雖然我們是冷靜組,但是有兩個人讓我感覺,祂們有點太想要靠近我了,這讓我感到壓力。我有意識到,「保持安全的獨立空間」是我非常重視的部分。我也不喜歡一直被關注。
我們忙著做筆記,全場只有教授的聲音,教授更像是在教導我們,要怎麼去分類自己內心的感受。
縱使同學各自面對自己的群組,教授也鼓勵我們,面對不同的陌生同伴,我們內心的尺量也經常會改變。不必強迫自己公平和公正,在一群人中,總是有一個/群 你最想靠近的,還有比較想要遠離的人/群。
「請你們觀察自己內心對不同成員的差別心。我重複強調,對自己誠實。倘若你試圖創造直抵內心深處的心靈溝通,你得先理解,你的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那是某個形狀,由你的理想值,你的揣測,你的評估所構築而成的形狀。
「然而,在每一次的溝通當中,我們都只忙著創造話題,延伸話題,而無心感受你內心這些小小幽微的細節。請記得,所有溝通的動力,都建立於你內在的渴望——就是我們現在試圖釐清的一切——理解你內心的形狀的模樣。」
其實教授還講了非常多能量體才知道的細節,像是你能量的緊繃程度,顏色,光彩的收放,某種滲透感,諸如此類,但是因為這不是人類的感官,我就在此省略。
這沒想到上溝通課要寫這麼多的筆記,可是也邊寫邊驚嘆,因為好像更認識自己了,對啊,平常跟大家說話的時候,就是直覺性的,不會評估那麼多自己裡面跟外在的變化。
但是教授很會釐清這一切,祂雖然只出一張嘴,喔對了,不是只出一張嘴,祂顯然同時給我的同學新的挑戰跟功課,那是祂們之間的悄悄話,因為只有教授跟我同學是進行階版的教學,我只能看到我同學滿身大汗,課堂之後我再問祂發生什麼事情好了。
「現在我們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你最傾向於接觸,與溝通的那位同學。請觀察他的能量,觀察他整理自己的外貌,請觀察他給你的第一印象。他哪個部位讓你特別有好感?你希望和他創造什麼樣的關係?你希望他重視你什麼特質?請放心,你等一下不需要跟他講這件事情,你只要知道你自己內心的渴望就好。我們正在透過,你最想創造的連結,認識你內心的形狀。」
最後,教授環顧了我們,緩緩說:「現在你寫的筆記上,記錄的是,你想要被愛的方式。」
聞言,好多同學哭出來了,我們冷靜組也有三位同學哭出來了,我雖然沒有哭,但是我大概知道哭出來的理由是什麼。倒是最後一位冷靜同學有點被嚇到,用看著怪胎的臉,覺得三位「一點都不冷靜」。
教授安慰我們,說:「沒關係,哭泣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哭泣會呈現我們最柔軟之處,那不是脆弱,那是我們不想要設防,或者沒辦法設防的壓力點。」
沒有哭的冷靜同學默默地靠近我,祂看起來很緊張,很小聲地對我說:「我現在覺得壓力好大。」
我拍拍祂,祂看起來年紀很小,有點不太懂人情世故的感覺。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會覺得,認識自己的情感是一條漫長的路,只是每個人在這條路上,熟不熟悉而已。我也不需要多說什麼。因為有些事情說了,但是祂還沒有經歷,祂還是不懂的。
但看起來我的拍拍有效果,或者是我的鎮定讓祂也穩定許多。
教授暫停說話,看我們之間互相安慰,或者自己抹掉眼淚,有些同學擁抱在一起,也有的顯得茫然發愣。大家都有安頓自己壓力/情緒 的方式。
過了片刻,大家比較平靜下來了,教授說:「無論你剛剛有什麼樣的體悟,什麼樣的互動,什麼樣的交談,都沒有關係。你現在可能感覺到安撫,可能感覺到壓力,可能感覺到無所適從,甚至你可能感覺到悵然與失望⋯⋯但終究,剛剛是一個簡單的,小型的團體互動。
「現在請你們把焦點再一次回到自己內心,你們對人際的期許,對自己的期許,在這麼小的過程裡面,有感覺到被回應,被接納嗎?還是感覺到『又來了,我又重複同樣的過程了。』我們在這邊做一個投票。」
教授就只有在這個問題裡面,開放所有人做出回應。現場大概有1/3的人感到被接納,剩下來有很大部分的是感覺再一次失望,然後有很小部分的(包括我)是沒有特別的感覺。
我沒有特別的感覺是因為,之前我就經歷這一切了,心態就還滿平穩的。也沒什麼特別需要加強的。
冷靜組的我們五個,剛才那三個哭的抱在一起,祂們一起選擇了感受到被接納,緊張的那位選擇的是失望。正好我們這一組,三種選項都有。
此時第一堂課差不多要結束了,教授說:「請記得你們現在的感受,這會是下一堂課繼續要談的重點。下一次上課,我們會再另外分組。每一次上課我都會篩選成員,我會刻意挑戰你們的承受度。最後請記得,溝通並非單方面的輸出,溝通是雙方的互相連結。每一次的溝通都是全新的創造,全新的面對。
「如果你只想要簡單的溝通方式,今天這堂課就教你了,每一次溝通你最想要的是什麼訴求?是降低壓力,融入關係,還是證明自己?你理想的溝通方式會是什麼樣?你可以告訴對方,你希望他怎麼對待你,期待你們創造最好的溝通關係。當然,他可以選擇不要用你的方式,他會有他的個性,他可能跟你想的完全不同,那該怎麼辦呢?這就是下一堂課的重點了,謝謝各位,期待下一堂課見。」
教授在講台上面揮手,拍拍我的同學肩膀,一轉身就消失了,不知道前往哪個空間去了。
而我的同學居然淚流滿面,這有點嚇到我,祂可是超級硬漢耶,我從來沒有看過祂哭過。下課後我們會合,我問祂怎麼啦,教授有給很嚴格的挑戰嗎?
朋友顯得一臉為難,只說:「我覺得我好像上了一堂輔導課,祂讓我知道,我其實想要挑戰的權威就是我爸媽而已。大概就是這樣啦。我其實不需要找其他的人當作我爸媽來挑戰。」
雖然朋友輕描淡寫的,祂最後的結論是:「我下次一定要把溝通課給上完!我覺得這位教授太厲害了!」心服口服的模樣。
另外說,我和冷靜組同學沒有交換任何聯絡方式,因為我覺得沒有必要。祂們也沒有任何一個提起說要交換聯絡方式。光這一點還滿有默契的。
/
好吧,現在才寫完第一堂課,我覺得這又變成系列了。我把標題改數字了。
另外,這堂課我們在抄筆記的時候,老師有教導我們要辨認自己的能量特質,所以有引導我們觸摸自己心靈的能量,做一些不同層次的篩檢,因此最後,有一部分同學的感受才會這麼的深刻。
但是人類缺少很多這部分的能力,我也只能盡可能地介紹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