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網路轉載】請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否則毀三代

  不是貧富而是父母對金錢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未來能否豐盛。很多家長不願意痛痛快快給孩子買東西,給孩子花點錢卻要反復強調金錢多麼來之不易,孩子收穫到的是匱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錢的關係沉重艱難。

  精神分析心理學說,童年親子關係會內化成孩子的內在關係模式,從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通俗點講,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員,父母給孩子童年的潛意識裡寫入的是匱乏與沈重,孩子未來怎能豐盛流動?帶著匱乏感來到社會上,潛意識指揮著自己,也容易處處體驗匱乏與沈重。例如不相信自己配得好工作,總是找到吃力不賺錢的活,即使賺到錢也無法輕鬆享受,一給自己花錢就覺得愧疚,同時容易過度囤積東西,造成更大浪費。如果父母經常傳遞的是:物質攀比可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可以了。那麼孩子未來很可能收入一般,賺錢上“不思進取”,卻又同時物慾難填,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盲目囤積.......


  因為這有著作權的,詳細內容往原文走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