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Messages from the cosmos: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Even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becomes partially distorted when processed through human interpretation—half real, half imagined.
Especially when view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 single word may carry varied meanings.
Be mindful in your thoughts, and be respectful with how others interpret.
In a world rich with diverse voices, objectivity and neutrality become the anchor for true balance.

顯示具有 靈性成長-宇宙星際-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靈性成長-宇宙星際-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十一)(尾聲)​

當我理解愛麗亞星靈對星球的設定,對參與者小靈魂們心靈上的期許發展,又再過了幾天,我沉澱好心情。

我下定決心,決定離開研究機構。

既然已經知道所有一切發展的來龍去脈,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合作、競爭,互利共生的關聯性,關於這個星球的研究,也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

我不需要把每件事情調查的太清楚,也該留下一些謎團,困惑的部分,成為後來的研究者的主題。

我再次穿戴冒險者的載體回到研究機構,告訴主管我的決定。祂看起來不太意外,只是顯得有些悵然,祂並沒有挽留我,只請我稍後,接著到處翻箱倒櫃,翻出了一大堆的研究樣品。

「說真的,我們這邊的待遇不太好,我從研究機構那邊得到的福利也只能這麼多。畢竟災難過去了這麼久,每一顆星球的世代更替,如果沒什麼大問題,星際眾生們也不太想花太多的力氣管理郊區。大家終究只想把自己的生活顧好。」

主管的種族個頭非常的小,像是「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裡面的「衣夫人」(Edna Mode),經常碎碎念,快步地在研究船裡面移動,其實我覺得祂還挺可愛的,大概是經費有限,必須每一件事情都斤斤計較,而顯得有點神經質。

「你的研究報告真的很好,比我預估的還要好太多了,你就選幾個樣品帶走吧,你要收藏或轉賣都沒關係。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樣本,老實說現在也用不到了,也許你會喜歡,當作是我的心意。」主管說。

「真的沒關係嗎?」我懷疑的問。

「當然,我是這裡的負責人。我想要給你什麼,都沒關係。」主管聳肩,「科技總是會進步,早就已經把這些樣品整套模組記錄在檔案中了。真正重要的我也不會拿出來啦,這些只是小東西。」祂也太誠實了。

那我就不客氣囉,我看看這成堆的樣品,是不同地區海水的取樣,海藻標本,翼族翅膀上的薄膜,濱族的幾根觸鬚⋯⋯大概是這些東西。

有些標本可以說是歷史的痕跡了,是數萬年前的取樣,上面還貼上研究員整理的標籤。

2024年7月30日 星期二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十)​

Mulo帶我去找志工之前,先拿出一個識別證,別在祂身上說:「這樣要談詳細的資料跟幕後,會比較方便。畢竟每一顆星球的內部管理有很多的細節,一般而言不會談到這些部分。」

我認出那是Mulo當地球靈魂長老的識別證,好幾年前有幾次,Mulo有帶我到地球的輪迴規劃區晃一晃,都是為了寫書的準備。(就是第二本書啦)

和過去的差別是,Mulo的能量還在地球上時,這個靈魂長老識別證的能量結合地球跟宇宙公家單位的能量。光芒是從四面八方集中過來,連結祂的身上。能量看起來很大、很驚人。

而這個識別證來到這顆星球呈現的光芒是,從宇宙的另一端連接下來,能量比較小,像是一道集中的光束。

很有意思的是,Mulo的能量是從我的靈魂故鄉延伸下來的一小部分,從我的角度看起來,Mulo的能量是從很高很遙遠的地方來到我的旁邊,而識別證的能量,是從近很多的低空飛過來。

「現在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比較像是紀念品,也只是方便其他的管理單位知道我過去的經驗跟身份,祂們就不必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跟我解說了。」Mulo笑一笑。

「沒想到祢都回家了,這些還有用喔?」我忍不住說。

「不要這樣講啦,人家還是懷念這個宇宙的一切啊。就算沒辦法做什麼了,陪你過來參與也好。」Mulo無奈。

大概是Mulo做了什麼,我還沒搞清楚現場的路況,也不太清楚該往哪裡走,就有三位能量明顯不是參加者,氣質優雅的高靈靠近。我的能量明顯比祂們小很多,比較起來,我也像是小朋友,而Mulo的能量又比祂們大很多,雙方禮貌的致敬。

2024年7月28日 星期日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九)



|7/28粉彩日常整理​

我現在不定時的,還是會回去這個能量星球做觀測。只是馨離開了,總覺得心底悶悶的。

沙灘從未失去牧者,馨的家人撿起拐杖,我也曾與祂招呼過。只是見到祂肩上的繭,我總是會想到馨最後的模樣,我就不再去沙灘了。

研究機構給的小艇很爛,如果開在海洋裡面,一下子就被敏感的海藻偵測而慘遭圍毆,我也只能開在海面上,以隱形模式緩緩移動,不定時的把儀器伸到水裡分析周遭海藻的種類,以及祂們推動洋流的脈動,把這帶明區的洋流動向和海藻種類的關係做成報告,大致能夠推算外圍暗區的繭是如何順著洋流飄過來的?現階段差不多做到這邊。

我應該不會去暗區探查,因為在那裡梭巡的翼族實在太多了,密密麻麻,祂們甚至有類似雷達的超聲波,就算我開隱密模式也容易被抓到,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者前輩嘗過苦頭。

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八)



|7/25粉彩日常整理​

這顆能量星球很大,馨與族人生活的一列島嶼,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若把視角拉遠,從外星凝視著,可以見到這顆七彩星球有明確的亮暗分佈。明亮之處為海床較淺,深邃之處海床較深,甚至深到足以維持災難之前,海藻無法接觸海面的深度。

馨與族人居住在極淺區域,祂們不得不適應災難之後的生活變化,也因為海藻的迫害無法回到大海,於是甲殼與觸鬚漸漸退化,失去應有的光澤。

在星球的另一邊,濱族依然維持祖先原始的樣貌,祂們終生泡在海洋中,甚至比起祖先更加豐潤,祂們的甲殼變得更大、更扁,順著海洋浮動的潮流,輝映星球的光彩。多數時候,是由翼族成蟲替濱族尋找食物來源,彷彿人類飼養牛羊,人類也依賴牛羊的資源。

當我來到觀測這顆星球的研究機構,主管向我講解這顆星球多樣化的生態結構,從主管的言談和之前研究人員的資料整理方向,顯然祂們都對星球暗區的生態更有興趣。只可惜我對明區有興趣多了,畢竟我的目的是來輕鬆的觀察兼渡假呀。

翼族幼蟲時期可在海中生存,直到遇到寄主濱族才會迅速長大。幼蟲稱之為「繭」,繭在這段期間大量學習濱族與海洋、潮汐跟周遭環境的經驗,引導濱族安全存活,就像用功的學生,直到幼蟲成熟之後,翼族羽化,彷彿蜻蜓的模樣。

如果繭成長於明區,祂會帶著濱族的遺骸——像是戰利品,受到族群的召喚,來到星球的暗區,一如鮭魚返鄉。回歸的翼族是否能夠存活?就看攜帶的濱族殘骸是否夠大。

翼族崇尚強大的力量,倘若回歸的族人攜回的濱族遺骸瘦小,代表翼族在「繭」的階段沒有足夠的智慧讓濱族獲得營養均衡,翼族就會群起圍繞回歸的同類,在空中將其殘忍的殺害,四分五裂,接著餵養在海中漂浮的濱族。

2024年7月17日 星期三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七)


|7/17粉彩日常整理​

如果以人類的角度,檢視我在這顆能量星球經歷的事件,肯定會難以釋懷吧。卻也是因此,我更想要跳脫人類的角度,才讓自己成為星際觀察者,透過旅遊四方,期許自己看到更廣的角度。

人類的頭腦,其實比起大多數的星際種族,更在乎己身的利益關係。

像是,希望更安穩順遂的生活,持續囤積資源,朝向懶得思考和懶得行動的方向進化。如果改變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氣還有時間籌備,那就算了吧。過度忍耐,沈溺於原本的生活形態,自我催眠,假裝看不見傷害,是人類的通病。往往要忍到無法承受之後才想要改變。

但其實,靈魂們都是有膽大創造性的一面,願意嘗試,願意體驗,所以才想要在這個時代成為人類。或許也是靈魂對自己的行動力習以為常了,而沒有意料到,成為人類之後,能量會變得滯殆。於是只有部分有警覺的靈魂,會特別在人類的設定上加強積極的行動力。

在這顆能量星球,呈現了類似地球載體的習性。

/

我從一開始就預見馨會被繭吞噬,我重複暗示馨可以把繭拿下來——只是也如我所預料的,馨和祂的祖先們,已經習慣繭的寄生和陪伴。

當我和馨相處的時間越長,我越是警覺到,我需要拉開距離,我不能投入太多的情感。

要完全的成為觀察者,真的好難。

馨能夠使用的詞彙很少,說真的,我還是不太了解祂對於繭的看法。多虧了長老,長老以祂們管理職的權限,讓我看了部分星球設定的資料。

2024年7月15日 星期一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六)



|7/15粉彩日常整理​

研究機構發給每一個研究人員探查的工具,老實說,實在很爛。

除了工具運作的技術很爛之外,勝任的工作人員少,流動率高,還有偏鄉經費不足等等諸多原因,總之我拿到手上的儀器,在我測量海洋的第二天還第三天,就被海藻纏上,弄壞了。

我一邊驚嘆這些海藻的破壞力——祂們的觸手可以分裂成極細的能量,尋找儀器的機關密合處,測試壓力的破綻,立刻暴力撬開。這什麼解謎天才呀?

我拿著爆掉的儀器給主管看,主管一攤手說:「哦,祂們真的很會記取教訓。海藻發現來自外星的儀器,有的會傷害自己,有的會取樣一部分,祂們非常不喜歡外來的科技,所以只要一感覺到是外來的東西,不由分說就弄壞掉。以前的研究人員總是在研發新的儀器抵擋海藻的攻擊,我還以為給你的這套有用。祂們真是聰明的小東西,不是嗎?」

還哈哈大笑,哈個屁。大老遠跑來,好不容易面試過了,我卻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主管隨之拿出幾個備用儀器,當第三個「又」被海藻弄壞之後,我忍不住問主管:「請問,我可不可以另外用我自己的能量技術,來加強這些設備?」

不然每次工具一泡水,就被衝過來的海藻弄壞掉,也真夠讓我厭煩。顯然祂們厭惡這些儀器的程度,大過於想要補食我。

「當然可以。」主管用驚奇的表情看著我,補充:「但是沒有其他的經費補給你喔。」

我當然知道,我只想專心做事情,還有研究這顆奇妙的能量星球。薪水經費什麼的,不是重點啦。

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五)



|7/12粉彩日常整理​

我偶爾才會來到這個星球上巡視,畢竟觀察潮汐跟海藻的生長狀態,需要拉長時間比對資料。

地球所在的維度較低,可以想像地球處於黑洞似的緩慢時區,而我在能量星球上的研究時間,換算成人類時間,大約兩年還未結束。

我在地球時間,每隔兩個月再去馨的星球探望,這顆星球的半年約是地球的一個晚上,馨和星球都沒什麼變化,倒是繭越來越大隻了,逐漸長出尾巴的輪廓,令我感到憂心。

就像平常的每一天,馨帶著我在海灘上放牧,我隨時停下來測量海水,紀錄儀器上的數據。先前見過的年長牧者走在我們遙遠的前方,祂肩上的繭拖著長長的尾巴,體積大得嚇人。

毫無徵兆的,前方牧者肩上的繭突然裂開、膨脹,彷彿一朵花綻放,牧者的身軀瞬間被吸收,剩下扁平的甲殼——繭化為成蟲,那模樣,簡直像是地球上的蜻蜓。

馨和我停下腳步,只見前方牧者的拐杖掉落,招潮蟹圍繞拐杖,巨大的蜻蜓飛起,拖著戰利品似的乾癟牧者,頭也不回地飛往遠方。

我感到噁心,幾乎無法動彈。然而馨卻一臉平靜,祂輕聲說了一個詞,我不太了解這個意思。是這個世界專有的名詞,和神聖有關。

待蜻蜓飛遠之後,沙灘上只剩圍成一圈的招潮蟹。馨率先前行,祂指揮自己的招潮蟹繞過圓圈,待對方的家人前來認領遺物。

這座島嶼將出現新的牧者。

2024年7月11日 星期四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四)​

幾十萬年以前,馨的祖先不是這樣生活的。

能量星球有一個明顯特色,那就是能量星球,往往不是只有單顆存在,而像一個聚落橫跨天際。

能量星球之間,不一定會互相盤旋,更多的時候,大大小小的星球和星球之間,有時候會拉開距離,有時候會靠在一起。像是輕柔的泡泡一樣。

有些封閉的能量星球存在特殊的維度中,所在維度,是鄰近不同維度之間擠壓而成的夾層,維度彼此碰撞擠壓的過程騰出的空間內,匯集能量的泡沫,久而久之,也就形成能量星球聚落。

馨的星球,曾經是這一區的星球聚落中,最大最耀眼的主角。當時整顆星球沉浸在飽滿深厚的海洋中,星球的光澤從內而外的透散出來,像顆閃閃發亮的玻璃珠,映射周遭所有的能量星球,足以提供額外的能量與滋養,彷彿我們的太陽系中的太陽,是整個星體聚落的中心。

卻也是如此豐富浩瀚的資源壯麗,吸引外來者的注意。

星際中有非常多的種族,由於文明開發的越來越蓬勃,人口過剩,對資源的需求量大增,已遠遠超過母星能夠提供的資源。若是習慣消耗資源,缺乏節制和足夠回收的能力,這樣的文明就會往外探索。講好聽話是探險未知的資源,說難聽話就是搜刮其他星球的資源。

於是這顆美麗的能量星球,在不到當地兩週的時間內,豐沛的海洋只剩原來的1/3,部分海床露出來了,成為如今散佈的島嶼。

當時採集的外來者們,原本要將所有的海洋抽乾,如此大動作的運輸,引起了沿路星際眾生們的懷疑。這件事情遭到追蹤跟舉報,附近管轄的星際政府緊急時刻出面,制止如此嚴重的違法破壞行為。

但很可惜,被運輸走的能量資源都被分解轉化掉了,就像把水分解成氫氣跟氧氣,補不回來了。

雖然政府即刻頒布保護區法案,禁止所有未經同意的外來者進入當地維度,並由民間成立的研究者機構協助守衛和觀測,然而,能量星球的生態劇變,此時此刻才正要開始。

2024年7月7日 星期日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三)​

馨的世界沒有衛星,是彷彿巨大泡泡的能量星球。這個星球的海洋之所以有潮汐現象,其實是海洋中大量的海藻導致。

當然我說的海藻絕對不是地球上的海藻,只是類似海藻的生物,而且是肉食性的。

可以想像這個能量強大的海洋中,同時滋養了能量強盛的物種。我之所以稱之為海藻,是因為它們還是幼體時期,尚能跟隨洋流飄移。隨著幼體逐漸成熟,便會扎根深入海床茁壯,快速發散的枝椏彷彿海藻柔韌,具有意識性,稱之為觸鬚也不為過。

這些海藻只會接納同物種的海藻,對於異類,則會毫不留情的絞死撕裂。祂們有強大的消化能力。

研究機構紀錄的海藻樣本越有2萬多種,海藻的分佈會因為幼體可飄移距離的遠近,或者體積的大小,地形的限制等,決定當地的海藻族群的多樣化或單一化。

在近代,強勢族群的海藻觸鬚足以蔓延數公里,研究顯示這些海藻皆有集體意識,如果東方的海藻被其他的海藻侵略,這一群海藻就會發動戰爭打回去。海藻彼此廝殺,有的以防禦為重,有的會偽裝成其他種類的海藻,散發異種海藻的能量氣氛,以達成寄生,從內而外慢慢腐爛對方的根部,甚至攻擊繁衍系統,使大批未孵化的幼體直接成為糧食。

可以談論的海藻現象實在很多,非常的豐富,簡直是一系列戰爭史。海藻族群彼此的抗爭,像是拳擊扭打,激烈到足夠產生浪濤,演變為整顆星球的潮汐現象。

因此海洋充滿豐富的營養,總是有各式各樣的殘餘碎片被拍打上淺灘,成為招潮蟹的糧食。

2024年7月6日 星期六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二)



|7/6粉彩日常整理​

看久了我的文章的讀者會發現,如果我要描述一件情感很強烈,或者是劇情本身就很有壓力的故事,我都會用比較平淡的敘述,減少內容的衝擊。

一方面是,我是寫文章的人,我自己經歷過的情感又要再重複回顧,我不喜歡整個人掉入情緒裡面。

另外一方面是,我知道自己的抗壓力很高,但不是每個讀者的狀況跟我一樣,所以保持距離的描述,也可以減少讀者的心理負擔。

還有就是,情緒化的用詞很容易讓人偏激失去客觀角度,拉開距離的理智探討,會讓大家的頭腦比較有餘裕思考和反省。

我希望寄生星球系列可以在幾篇內完結。算是小品啦。


研究機構皆是以編碼標記保育區星球,失去親近的溫度。我詢問馨,祂們如何命名自己的世界?我覺得這顆星球,應該要有獨特的名字。

「就是『家』呀。」

馨仰望天頂,研究機構的母船停在遙遠的上空,反射星球的光芒,像是天空中的星子。「湛,你的世界叫什麼名字呢?」祂問。

「是土地的意思。」我踢著沙灘,揚起輕柔的光之沙。「我的星球也有類似的沙灘,非常的實體,堅固。」我就說到這裡。

身為研究人員,我說的每句話都屬於研究報告的內容,除非研究對象詢問我,我才能夠回答。這是避免灌輸過多外界的資訊,影響原生種既有的世界觀。

2024年7月5日 星期五

▍星際觀察者|寄生星球(一)​

我知道我欠的稿子很多了,但是這個故事是近期讓我體悟很深的經歷。所以讓我稍微插播一下這個系列。不然時間一長我就忘記寫了。

這次的主題是星際觀察者。隨著我現在的能量技術穩定多了,考到不少的專業執照。因為我對生物還有生態環境這方面的領域很有興趣(這應該是遺傳Mulo的部分),我就特別想要往偏遠的地方跑。

宇宙有非常多的區域被規劃為保護區,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保護區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態平衡,或者現階段的評估中,當地區域並不適合大範圍的星際商業交流。

大部分高度文明的星球跟世界,由於商業貿易非常熱烈,建築看起來都差不多,如果想要看看更特別的世界,觀光區都會限制名額,可是觀光客一定爆炸多,我不喜歡人擠人,所以我選擇需要更多專業執照的,高難度的星際觀察者。

星際觀察者,顧名思義就是生態研究專家,你要附屬在某一個機構之下(可能是星球觀察,社會觀察,能量觀察,反正是各式各樣的觀察和偵測),可以和其他的研究者合作,也能夠獨立作業。要先能服從機構的指示,再斟酌評估自己可勝任的職務範圍。

要很會寫報告,因為時時刻刻都要寫報告,還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因為保育區一定有很多突發狀況,是和平的世界所沒有的危機。如果出意外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評估失誤,機構沒有義務做任何的賠償。要加入機構都要簽下生死狀。

唯一的好處就是,成為星際觀察者就像是另外一種背包客,只要找好合作的機構,確定好自己的工作範圍,遵守機構的準則(通常都是不干預當地生態),你就可以膽大的獨自冒險了。

/

我這次來到的星球非常美麗,彷彿晚霞一樣能量色澤鮮艷的能量星球,星球從內而外的透著光,可以看出環繞整顆星球的複雜洋流。星球上有許多島嶼,島嶼的顏色偏紅橘紫,洋流的顏色偏金橘,參雜深層流動的亮藍。

這顆能量星球乍看祥和,卻是標誌「凶險」警告的世界。長期都缺人研究,所以應徵之後很快就得到面試通知。

我接受研究者機構的考核時,面試主管想要確信我有能力勝任,然而不管我拿出多少專業技術都無法說服祂,倒是當我拿出在地球生活的履歷之後,主管欣然答應。

「這裡的生態雖然不像地球複雜,但是模式類似。既然你能夠在地球活得順利,我相信這個星球的生態對你而言,也算習以為常了。」主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