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Messages from the cosmos: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Even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becomes partially distorted when processed through human interpretation—half real, half imagined.
Especially when view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 single word may carry varied meanings.
Be mindful in your thoughts, and be respectful with how others interpret.
In a world rich with diverse voices, objectivity and neutrality become the anchor for true balance.

顯示具有 創作領域-雕塑作品-大學紀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創作領域-雕塑作品-大學紀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生命的素描|大學素描舊作

半開素描作品


畢業之後,教授把素描作品都還給我們,我保留到現在。翻出來好懷念。這些作品都有10年以上了。

每次上課畫圖時間不同,如果畫圖時間比較長,像是四個小時以上,就可以悠哉的摸摸,花很多時間尋找自己想要畫的角度。站起來和蹲下來看到的角度是差很多的。

課程進展之下,教授會讓畫圖時間越來越短。

縮短成兩小時,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甚至5分鐘, 1分鐘!

要快速的判斷,在有限的時間內,哪些是重點,哪些要省略?簡直焦慮到爆炸,得全神貫注的盯著光影,計算不同角度的比例,加強重點和流暢度,然後就交卷了。

發現比起花冗長的時間細描,我更喜歡在短時間內撇出草稿,壓縮的時間跟壓縮的專注力,能量非常的精粹美麗。連帶著,我喜歡看別人作品的草稿,凌亂中那巧妙的幾筆重點,簡直嘆為觀止。

我亦喜歡看其他同學的作品。每個人的風格都會藏在自己的筆劃裡面,同樣的模特兒,會有人畫得特別纖細,或者特別粗壯,或者有棱有角,或者柔軟飽和。

這些筆觸的差異性,多多少少和個人的特質有關。甚至和當事者怎麼看待自己有關。

素描是生命的延伸。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石膏作品



昨天說到BJD娃,就想到好像很多人不知道小湛本科系是做雕塑的,以前有接案做偶動畫模型,以及在文創公司刻佛像的這回事。當時做佛教文藝作品時已經開天線了,真的是邊做邊和祂們聊天超級愉快又有趣XD
 
  然後我也翻出一隻大學做的小模型石膏像,整個很外星人(笑),到現在還放在家裡。
 
  但做模型真的很耗功夫與力氣,有3D列印出來後我就覺得手做會逐漸被取代掉,然後又回來做平面設計了這樣。目前就是純欣賞那些雕塑品或娃娃,有空才會再做一點小東西來玩~
 
  這個作品算算也快10年了,歲月真不留情(抹淚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藝術家高燦興回顧展


  終於抽空來看高老師的展,他是大學影響我最深的老師,展覽25號結束。

  一位藝術家窮盡一生的力氣投入心愛的創作中,既欽佩也很捨不得。老師在今年過世,他的精神仍在我心中永垂不朽。看著那些熟悉的展品,認識的人卻不在了,眼眶不禁紅著。

  即使老師無痛一身輕地在展場間快樂地穿梭、陪伴他的朋友,那種感覺還是完全不同。看到老師親切的笑臉,也覺得來了這趟值得了。

  本來是陰天,舉起相機之時太陽突然就出現了。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回憶雕塑系

  整理照片想起很多在大學雕塑系裡有趣的事情。

  像是這個,


在走廊狂奔的小蜥蜴,差點被狗叼走分屍,帶回草地前先拍照留念,壓著嘴是因為很兇要咬人哪。
(連男生都在大叫,只有我這個女生喊:好可愛我來!!<嗯?)


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大學雕塑作品



和一台冰箱差不多大的石雕作品








完成








無時無刻都充滿雜物的雕塑教室。這還算整潔了,期末時東西會堆到人都得訓練平衡感走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