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靈界筆記:為什麼我在世界上格格不入?(3)



|3/9粉彩日常整理​

我上完第一堂課之後回家和長老分享上課筆記,我說:「雖然人類的我也有在研究心理學,還有在靈界跟其他老師上課,也有其他心理輔導老師協助我,但是每一次上這種課程,都會讓我驚艷,因為每一個老師切入的角度完全不同。

「像這堂課帶給我們現場的震撼教育,直接讓我們重新思考溝通的用意,究竟是單方面輸出,還是真的願意接受不同的意見?很有意思。可是,我後來找學校提供的教授名字,居然找不到資料耶。」

長老祂們對管理宇宙能量的權限比我高,祂看著我的筆記和教授的名字,對我眨眨眼說:「你沒有想到,這個名字也藏有秘密呢?」

「欸~~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的好奇心完全勾起來了。

「這個嘛,想一下就知道了。正如這位教授所說的,溝通是平等交流的關係,如果祂一開始就拿出自己真實的名字和身分,上課同學立刻把自己的位置放到其次甚至低下的位子,彼此的關係就不對等了。」

長老笑一下:「所以從一開始,教授就刻意用混亂,而顯得較為底下的無名身分,挑戰你們對階級跟權威的意識。畢竟,階級往往是溝通的阻礙——大家潛在的認為誰高誰低,無意識的篩選對方的說話內容,彼此關係就不對等了。這位教授經驗很老道,很有意思。期待你接下來上課的筆記喔。」

最後長老還是沒有表明教授的真實身分,就算我想要用特殊執照調教授的資料,果然權限不足啊。教授把祂真實的身分隱藏的非常好。但也就是發現這個彩蛋,我更想把剩下來的課程上完了。

/

第二堂課開始之前,果然不是只有我,好多的同學都提早到達會議室,尋找自己的座位坐下來。如果是平常的課程,我們都只會在上課前一兩秒衝進來,但就是知道這位溝通課的教授會刻意的篩選同學上課,激起了我們的挑戰心。

只是我的同學,第一堂課被叫上台與教授搭檔的硬漢,突然顯得很遲疑,在門口對我說:「我不確定,我要不要上這堂課⋯⋯」

「怎麼了,你發生什麼事情了,當時怎麼啦?」我困惑的問。

硬漢同學顯得尷尬扭捏,「上一堂課,教授和我私下溝通的時候,提醒我說,『越想要證明自己的某些部分,是往外衝刺而突出的能量,相對的,那是因為內在有個塌陷之處需要彌補,所以,我才會一直想往外得到和收集。』

「教授當時引導我感受內在陷落的空洞。雖然我說我喜歡挑戰,但是我意識到,我喜歡的是外在的挑戰,但不是內在的挑戰。祂讓我看到,我只是透過外在的挑戰,忽視內在真正的挑戰,這讓我感到很有壓力。我還沒有調適好內在這個部分,所以我有點猶豫上課,我真的可以面對等一下的課程內容嗎?」

我拍拍祂的肩膀,雖然我不太確定等一下上課的內容,我還是跟同學說:「上一堂課你選擇困難模式,這次應該還是可以選擇吧?可以選擇比較容易的版本。我覺得教授很願意接受你的想法,畢竟這是溝通課啊。」

「也是啦。」硬漢同學才放鬆了,「那我們進去吧。」

/

我們一進去教室的空間,被眼前矗立的黑暗物體嚇了一跳。

如果教室的會議廳像是人類的劇場,呈現坡度的斜面,那麼整個講台,皆籠罩在全然黑暗的長柱狀體內。縱使我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前的黑暗物質,依然帶來十足的壓迫感。

在我所處的這個學校的維度,大概是6-7維吧。我們習慣了周遭所有的一切,無論是牆壁,空間,包含身邊的每一位同學跟存有,都具有自己的光芒與彩度。明亮的不見陰影。

黑暗在這裡顯得突兀,不知教授做了什麼設定?眼前的這塊黑暗,似乎會慢慢地蔓延。

我們乖乖地待在位置上,等到上課時間到了,教授還沒有出現。我們只能等待。

然而靜默中,講台的黑暗,似乎正在拉開我們之間的能量,宛如水流漸漸滲透泥土的縫隙,本來我跟每一位同學的能量互相輝映的。但是這片黑暗,卻顯得更為強大,黑暗散發壓力,沈默而沈重地,把我們之間的能量隔離。

這種感覺好熟悉——嗯,我想到了,就是當靈魂回到人類的身體裡,當人類的我睜開眼睛,我完全屬於我的身體,但是我的身體,也隔離我深入連結其他人的能量。

所以在地球上,對靈魂而言,很容易感覺到寂寞,感覺到格格不入,因此難以適應。

現在我重新以靈魂的能量角度,體驗黑暗與隔離的感受,有點新奇。

會議空間內的情緒是會傳染的,相信最前排的同學們已經非常後悔了,就算我坐在中排,也很難完全放鬆。我聽到有誰開始啜泣,但是看不清楚,因為黑暗的迷霧把我們隔開了,有誰倉皇的起身,尋找門口奪門而出,有人緊張的交談,不確定自己該做什麼⋯⋯場面顯得混亂,大家的壓力越來越高。

硬漢同學和我都有進修警察相關課程,我們已經習慣壓力的挑戰,所以,其實還好啦。我只覺得比起黑暗,周遭同學的騷動比較讓人煩躁。

我把焦點放回自己心裡,像是關起感官,只留下一小部分警覺在外,大部分的注意力都留在自己心裡面,彷彿我在捷運上戴著耳機享受音樂,享受內在的平靜,稍微注意是否過站就好。

不知道過了多久,黑暗突然消失了,會議室再次大放光明,教授靜靜的站在講台上凝視著我們。

「親愛的各位同學,測試結束了,你們辛苦了。」

教授溫和地說:「不好意思,今天的挑戰有點強烈,剛剛離開的同學,等一下回來也沒關係,今天的課程有錄影可以回放。但重點是,我想要讓你們感受黑暗、沉悶,未知的感覺。」

小湛我觀察四面八方留下來的同學,只剩下前一堂課的1/6,篩掉的數目真驚人!但即使留下來的同學,還是有一大半處在難以回神的狀況,甚至帶著淚水,可能是癱軟到沒辦法移動的程度。

「你們肯定會說,有這麼誇張嗎?只是溝通課而已,溝通課為什麼要做膽識測試?然而,我只是想要讓你們知道,對於無法理解的某個存在⋯⋯這個無法理解的,不僅是生命體,包含理念,包含價值觀,包含所有存在的意義,未知會使我們恐懼。請告訴我,在剛剛那份純然黑暗的陌生中,你的恐懼,帶給你什麼樣的想法?

「你覺得無法忍受而要對抗?生氣我所策劃的這堂課?或者,你覺得自己受到傷害了?你覺得自己被欺騙了?也可能你懷疑自己的能力,當你現在感到安全了,你對剛剛的表現感到羞愧,感到丟臉,感覺到壓力過大⋯⋯請回歸本位,重新想一想,你現在的感受。

「這個裝置能模擬『疏離感』。當壓力升起的時候,你直覺想要做什麼?你思考的方向?壓力往往會造成混亂,壓力會顯示你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然而從頭到尾,裝置只是靜靜的醞釀氛圍,裝置不會傷害你。再以客觀的角度來說,你正在校園裡,我還有任何教職人員,不會讓你受到傷害。你們全都在學校的保護中。

「我只是在讓你們,重新認識你自己的反應。」

教授散發溫暖的光芒,像是親切的拍拍我們,降低我們餘悸猶存的緊繃。

「因為壓力,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評估,可能怪罪其他人,也怪罪自己。甚至,你會在壓力發揮各種可怕的想像力——你以為某個災難發生了,你以為你會受傷,你以為你被欺騙了,有好多個『以為』⋯⋯但這都不是真的。我就只是把會營造『疏離感』的裝置放在課堂上,沒有其他的事情發生。什麼都沒發生。剛才你所有的感受,都是你內在的創造。

「前方某排某座位的同學,可以分享你當時的感覺嗎?我注意到,在剛才的兵荒馬亂中,你是全場最平靜鎮定的。你當時正在想什麼?」

教授突然點名我,我愣了一下,我沒有想到我是最平靜鎮定的?應該說,我根本沒有管其他人在幹嘛。我搔搔頭,不好意思的說:

「教授,因為我正在體驗的載體之一,我所處於的星球和成為的物種(人類),正好就是處在靈魂能量完全隔離的載體內,這對我來說是熟悉的。載體閉上眼感受的黑暗,以及休息期(睡眠)停止跟所有人接觸的過程——完全的黑暗,完全的疏離感,完全的靜默,彷彿與世界沒有任何牽掛,不算重要,也沒有需要,就只剩下自己——除了熟悉之外,能夠讓我感到平靜。我會享受平靜與靜默,就只是這樣。」

全場同學對我投以難以置信、佩服的表情,連教授都驚奇的說:「難怪你如此鎮定,但,聽起來那顆星球經歷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不過我很好奇,在這麼大的壓力下,你在那顆星球上看到的其他物種,能夠像你一樣怡然自得嗎?」

「其實沒有,」

我苦笑,回想起我小時候,也確實會被寂寞跟黑暗影響,可是比起人們的吵吵鬧鬧,寂寞與黑暗親切多了。「就像在場同學們的反應一樣,星球上的壓力大到經常發動戰爭,歷史長期分分合合,甚至人們之間互相猜忌,連帶懷疑自己存在的目的。即使靈魂充滿智慧,也會在壓力下做出不那麼適合的選擇。」

「確實如此,壓力會導致我們做出各種不合乎常理的行為。」教授完全同意,隨之面對所有的同學:

「請各位回想剛才的測試。還記得你們進入教室之前的期待心情嗎?你們舒適而放鬆,在沒有意料的狀況下,開始感受到裝置的壓力與疏離感。當你還能夠安慰自己的時候,你能夠繼續坐在位置上。可是當你感受到周遭同學的緊張,壓力開始傳染,加倍擴大。有人離開的時候,你肯定也有衝動想要離開。現在我希望你們回想,你為什麼沒有決定離開的理由?扣掉怕到無力離開的同學,不讓你離開的原因,是對我還有期待嗎?或者,你相信誰可以幫助你?

「請記得,在壓力下想要求助的心,以及願意相信誰的心意,這份決心,能夠協助你挺過強烈的自我懷疑,使你保持理智與鎮定的狀態,靜候答案到來。

「當然我還是要提醒,真的發生攸關性命安全的事情,還是要先跑爲妙。」教授笑一笑,再次認真說:

「溝通,是為了讓我們理解未知的事物。而這份未知中,可能帶給我們強大的壓力,你又得在這份強大的壓力下穩定自己,別被你的恐慌跟臆測偏離客觀。

「當你盡可能地穩定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判斷,面前的事物究竟凶險,或者是你還不熟悉的誤會。也是在你能夠釐清安全與否的狀況之後,你才能讓自己更深入地,與對方相處,或者更深入情境,付出你的專長與協助。

「所有的溝通都建立在安全的平台之上。你能夠在壓力中,在急迫中,在未知中,重新檢視自己是否客觀與鎮定?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教授又突然點名我了,「這位同學,我想要知道,當你在那顆充滿壓力的星球上生活,你目前有嚴峻的人際關係困擾嗎,還有麻煩的生存壓力困擾嗎?」

「現階段是沒有啦⋯⋯以前是有,難免的。」我有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對我來說,充滿壓力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想要講話,都想要給我意見,太多的指指點點讓我很煩躁,所以我很需要自己靜一靜,所以才有這樣的鎮定能力吧。」

「你不會感到疏離嗎,感覺到不被愛的感覺嗎?」

我後面座位的同學忍不住說,祂充滿友愛與憐憫。「跟大家保持距離,感覺好難過。」

「呃,不是喔,因為大家都在壓力下,所以有很多一部分人,是用吵架的口氣,像是攻擊跟權威的控制給予意見,這讓我很不舒服,我不會想要跟這樣的人們連結。反過來說,有一些人們放棄溝通了,變得沉默,不說話,充滿疲倦,或者說話的時候不耐煩。可以說,很多人之間的溝通是不平等的,甚至是混亂的。我也覺得多數的人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我解釋,希望教授能諒解我回答後面同學的對話。

「那麼你是如何與周遭環境的混亂與疲倦拉開距離,又保有你充實的精神跟狀態?因為上一堂課跟現在看起來,你的精神都很飽滿,並沒有你說的充滿壓力。」教授問我。

「因為我喜歡跟自己相處吧?」

我幾乎反射性的說:「每次我感覺到外面充滿壓力之後,我就可以讓自己縮起來,把大部分的感知放回自己裡面,把自己當作小動物陪伴,靜靜的感受,享受空間與時間的變化。我還是會觀察周遭環境的變動,只是沒有放那麼多的重心期待外在。當我感覺自己裡面是舒適的,柔軟的,彈性的,我可以決定自己要做什麼,去哪個地方,認識誰。我享受獨立自主,也能切斷不需要的關係。我總是能主動下決定,不會拖延太久。」

「我想要再知道,你想上這堂課的理由?」教授追問:「聽起來你已經在壓力下找到內外的平衡,你卻還是對我的溝通課有興趣?」

教授看著我的目光散發光彩,對我非常感興趣的樣子。

「我喜歡認識同學跟老師,喜歡知識以不同的角度切入和傳達,這讓我感到有趣。收集知識,運用知識讓我很快樂,更深入理解大家更細節的想法。學習本身對我來說,是強大的成就感跟驅動力。使我感覺所有的知識跟一切都在成長,包含我本身也源源不絕的成長。」我說。

教授看起來很滿意,點點頭。「所以你不是為了誰的希望才來上我的課,你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全是為了你自己。」

「為了知曉更多的未知。」我非常同意。學習這讓我對自己的成長與未來充滿期待。


「當你找到內心的平衡,當你找到鎮定跟平穩自己的方式之後——無論那是什麼樣的方法,或者是過去的經驗累積,」

教授凝視我們全體同學:「你便不會被外在的混亂,也不會被別人的壓力干擾。你依舊能夠保持清明的決定,減少被波及,做出最適合自己的判斷。所以我不意外剛剛點名的同學,沒有太多生存壓力的危機。也只有自己內在平穩,才能真正化解外在帶給自己的急迫感。

「這不是說,同學沒有生存壓力了,而是他內在的鎮定,能夠讓他隨時以客觀平穩的洞察化解危機。在壓力大的世界,壓力是如影隨形的,壓力隨時又會被其他人渲染成更巨大的壓力——然而你內心的平穩度,能夠制止渲染,甚至隔離壓力,單純的就事論事,減少自責跟悔恨,以及糾纏的所有關係,讓所有麻煩與問題,能一個接一個的順利化解掉。」

我突然很慶幸教授點名我,祂現在講的這些內容,非常適合我筆記起來分享在地球的社群平台上。

可能是我稍微分心想到了跟地球有關的事情,能量沒有那麼聚集在當下,教授又回來繼續拉著我說話,真有種值回票價的感覺(?)

「請讓我繼續點名你,因為你實在是非常特殊的案例。不是每個同學都能經歷長期的壓力還能繼續保持鎮定,甚至,我看過太多靈魂,在長期的壓力下顯得失常。」

教授和藹的凝視我,祂肯定在某個維度做了一些事情,我感覺到我家長老接上線了,像是背對我,和我隔著一塊薄布,祂們之間稍微聊了點關於我的事情。

「當你在那顆星球上遇到強烈的挫折,例如被背叛了,被誤會了,怎麼解釋都沒用,眾叛親離⋯⋯你會怎麼做?你當時怎麼做了?」

我想起幾年前有類似事情,可是,「我其實沒有那麼在乎其他人對我的評價呢?」我顯得有點困惑。

「因為別人的判斷,是別人的事情啊。有些人確實喜歡捕風捉影,或者喜歡誇大內容,但是這種人只是想要帶話題,他並不是真的喜歡或討厭我這個人,他最在乎的是他自己,而我只是他話題中的一個角色,他希望我陪襯他的生命,但,我根本沒必要配合他的劇本,我只要繼續過我的生活就好。只是對於表演太荒謬的人,我還是會用這顆星球的法律處理啦。我主要的焦點依然回歸自己的生活,我有太多想做的事情,別人在我的生命中沒那麼重要。」

除了遇過莫名其妙的人講我壞話,也有注意到臉書的讚數略為減少,但是我又沒有在乎那個東西,所以心情也沒受到影響。反而一回神,觀眾破萬,才讓我莫名其妙,覺得我沒有特別經營社群平台,究竟人從哪裡來的?

教授顯得哭笑不得。

「好吧,你真的是例外中的例外。我剛才稍微聯絡你的家人,想要理解你的狀態。顯然你非常獨立自主,而且意志堅定。反而你的溝通議題和大多數的靈魂不同,換句話說,由於你的主觀鮮明而穩定,你習慣當個局外人,反而不善親密深入的關係。沒關係,之後我們可以談親密議題,今天我們談的是群眾關係的連結。」

教授再一次把焦點放回全場,「我們這一堂課會聚焦在你與多數陌生人的關係上,很感謝示範的同學提供了精準的化解方式。接下來我們繼續討論,當你遇到和觀點跟自己不同的對象,你們之間都不想退讓自己的理念,這該怎麼辦呢?」

/

這一篇爆炸多了,不好意思XD

不過我非常喜歡第二堂課,教授用黑暗的裝置測試我們的壓力值,接著帶出這麼多關於疏離感,以及壓力渲染,干擾判斷的觀念。換句話說,教授也很佩服身為人類的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承受壓力,在地球,真的是很不容易的體驗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