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情感神經的對內、對外成長

  有一次小湛在看討論女性情緒的文章,Mulo突然說:

「其實女性的大腦,會因為後天教育說『要多看他人臉色』、『要體貼和提供服務』,會加強情緒神經的密度。如果成長過程,經常被人否定,壓抑個人的痛苦,也會增強對『痛』的感知,因此加深恐懼的印象,強迫自己更加提供服務,或者麻痺個人感官,關掉對自己的感受,以接受他人的情緒需求為目標。」

  「那男生不會這樣嗎?」我好奇的問。因為我發現,許多陰柔氣質的男生(無論是否同性取向),也會給我一種「情感細膩敏銳」的能量。

  「少部分是靈魂天生的特質,大部分還是後天環境影響有關。和主要照顧者的情緒有莫大關係——孩子會想討好連結的大人,如果大人的情緒很浮躁粗魯,弱小的孩子自然會去符合對方的需求,要長出很多神經來『提前覺察』大人的情緒,要扮演乖孩子,要爭取被愛的機會,神經都以『提供別人的需求』為導向成長,而少有跟自己感知的連結。而以華人來說,會特別要求女孩子擔任照顧家人情緒的角色。所以不一定是性別關係,還是和周邊的成人態度有關。」

  Mulo解釋:

  「所以這樣的小孩長大了,會被說是『高敏感族群』,但那大部分都不是自願的,是為了求生存而被塑型的型態。幸好,人類成年了神經依然會成長,只是長得比童年時慢,所以需要很多耐心和毅力,要加強對自我的連結,自我覺察,注重個人需求,放大對自己的關懷——久而久之,那過度關注他人的神經會因為減少需求而萎縮,也就是關掉了『對外的高敏感度』,轉而加強對個人內在的連結,更能感受自己情緒的波動,減少對他人的投射和恐懼跟迴避、焦慮。增加對內的安全感同時,也會更清楚自己將來的成長方向,不會輕易地被他人左右。基本上,人的神經要從對外的索求,到對內的探索,至少要一年半到兩年時間,才能完成神經細胞的成長和代謝。所以培養對自己的耐心,真的很重要啊。」

  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難怪許多同學都在習慣畫圖兩年左右,對我說他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變化,覺得自己長智慧了(我就覺得自己根本沒做什麼,只是幾個月上課提醒一次大家的狀態)。其實都是靠個人的覺察習慣,轉變了自己腦神經的迴路啊!

3 則留言:

  1. 謝謝分享。真是含有了重大的情報。

    回覆刪除
  2. 看來神經還是大條一點比較好XD

    回覆刪除
  3. 在FB看過一遍,在這裡又看一遍,很喜歡這篇文章(非常有感,雖然沒上妳的課 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