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煽動用詞​

現在都在整理出遊照片,這是黎明時刻純淨的雪山


最近看台灣的新聞,越來越多的媒體越來越喜歡用煽動用詞「打臉」來描述誰跟誰的關係。

也許很多人都已經習慣這種煽動方式了,畢竟在台灣的生活裡,即使是應該客觀報導的新聞台,都會用大量聲光效果來強調報導內容,以提升收視率。

我個人很注重情緒的渲染性,和情緒成為壓力之後造成的有形無形結果。如果人們持續保持在亢奮的情緒中,過多的情緒累積,身心都容易出現問題。

尤其負面意圖,具有攻擊性的言詞,刻意的要引起觀眾的快感跟興奮,卻忽視了這樣的操作,其實同時也是在煽動業力。

再回來說「打臉」這種用詞,本身就是具有羞辱性的,以及階級性的。暗示「因為我比你高等,所以我可以打你顏面」的合理化。大部分人都愛面子,這個用詞,就是刻意的要往痛處打。

我不認為這是小題大做,因為人們習慣壓力之後,只會習慣越來越強烈的刺激,甚至對刺激麻木,需要更強烈的衝擊,這其實是很危險的現象。

由於我們習慣接受強刺激的言語,接著會慣性的,把這種言語轉述給身邊每一個人身上。

剛剛說了,強烈的情緒煽動是業力的流動,社會的業力導致人們普遍接受這種高強度、具有羞辱性以及攻擊性的快感,如果沒有任何的覺察力,你會以為這種話語很好玩,很有趣,也就吸收了社會業力,成為自己的話語,內化成你的個人業力,以及傳染到你身邊每一個親朋好友身上,使他們變得跟你一樣。或者埋下伏筆,成為未來相互攻擊的因緣。

具有覺察力這件事情,是時時刻刻都可以意識到某些事情不對勁。別人覺得很好玩的,但是你可以嗅出隱藏的危機。而且避免自己被同化,避免隨波逐流沈淪其中。

覺察的能力訓練練到一個階段之後,可以看到每一句話,每一群人的互動,延伸到未來可能的每一種發展,能夠提醒自己,避免進入同樣的模式。

畢竟人們會很習慣周遭環境的氛圍,被環境帶著走。也只有覺察能力,可以讓自己穩住腳跟,讓自己成為停止情緒渲染的絕緣體,這樣的你在別人眼中就是穩定的,你的穩定會吸引人們靠近,大家都渴望得到安全的避風港,而在這麼多的人們之中,你能夠觀察,挑選部分幾人成為你更親近的朋友,而非毫無選擇的來者通收。有些人太寂寞了,誰靠近自己就想要緊緊抓住,以致於,其實兩人並不適合緊密的關係,也導致未來的衝突。

交朋友需要慎選,就從對方的言行舉止中觀察。對方是否偏愛刺激型的煽動用詞?如果有,就要警覺,他其實無形中很容易被業力包覆,而且他的業力,也容易渲染到你的身上,成為你未來的壓力。或許跟這樣的人講話很好玩,很刺激,很有趣。但其實也要警覺到,喜愛煽動用詞的自己,本身也是在被環境業力推著走。

如果有這樣的現象,首先問問自己,是否會感到寂寞?往往追求刺激的背後,都是為了填補寂寞,於是透過刺激遺忘自己。

這個時代人們雖然有大量的社交媒體,然而我經常感覺到,人們好寂寞。

就是因為寂寞,內心的空洞,才需要重複追求刺激。但這是沒完沒了的過程,因為永遠都不夠。所有外在的刺激,都無法填補真正的自己。也是可憐的,失去和自己連結的現象。

同時,在大量刺激跟亢奮的情緒中,人們會高亢而盲從,沒有足夠冷靜的時間重新整理自己,失去對事物的安危辨別能力。

然而,在繽紛又混亂的時代中,覺察能力是屬於個人的生活修行,你很難教別人這麼做,除非他願意聽,除非他願意停下來,能夠重新反思和自己的關係。

現實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想要停下來。因為刺激是更有趣的事情,他們想要有趣好玩,想要感覺自己比別人優越,想透過嘲諷和攻擊獲得自我感覺良好,已經無暇顧及未來。短視近利。

也是具有覺察力,你的視野會放寬,感受到更遙遠的未來,為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以及更有耐心。你會在無形中吸引更多更好的朋友們,產生友善的連結。而這份無形資產,會深深影響未來你的每一天,甚至擴散出去。

在當下覺察,能夠重建善的循環。

對自己,對親朋好友,對整個社會都是。



4 則留言:

  1. 很有感覺,自己正被這樣的同事攻擊,且在一起用餐已經半年了...

    回覆刪除
  2. 你提到人們跟他們自己失去連結的一點很好;讚。人當重新跟他們自己連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