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聽到自己的前世




有些朋友會想問我前世與今世的關係,若不是太忙我會稍維看一下理由。但近期我居然收到了團隊的提醒,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聽到自己的前世。"
 
  咦??為什麼呢?
 
  我很驚訝地問,團隊則回應說:他們想得知前世的理由妳有想過嗎?是好奇?是想寄託?是想給自己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去恨去愛?
 
  前世畢竟是一個發生過的過去世,因為當時的事件無法解決,所以留到今世繼續。事實上除非和病症有關,人和人之間的前世關係,就如同現在個案所看到的發展狀況,相似度有80%。但多數人的問題還是與人有關,例如父母,上司。親友,伴侶。
 
  你們之間的愛恨情仇其實自己都最清楚了,只是不想直接面對,而想拿前世當作一個藉口。知道了又如何?骨子裡你還是在逃避。
 
  而引領前世的人如果沒看到全觀--就像小湛上一篇為朋友的狗狗看前世與冤債的關係時,兇手與被害者的觀感差得多麼大。雙方都認為自己是被害者。
  
  若小湛當時只看狗狗的前世,而不知道女飄的前世委屈,我是否會成為誣賴的幫兇,讓主人也起了憤恨之心?這樣的情緒,會讓傳遞者和主人都牽扯入未來狗狗與女飄的業力之中。這或許還不是最糟的結果。
  
  而很多前世的理由,又和更多的前世有關。
 
  人和人之間不只是殺了就去還如此簡單,其實還有更多誤會、謠言,第三第四者的介入,和時代的背景、人性的各種面照。
 
  能看前世的人,你必須也能同時看到多重角度人與人之間的細膩糾葛。這只能靠經驗分析,和生活的歷練才能取捨。不是簡單的光愛就可以囊括的。這段找尋資料的過程中,你的靈魂勢必得與許多靈界機構遞申請書、取得個案之外的靈魂的資料,而不只是阿卡西資料的內容而已。你的意識需要進入許多空間和能量場內蒐集整合出一個客觀資訊。


  也許這句話會讓很多人震驚,阿卡西記錄庫不完整嘛?
  但你又知道阿卡西記錄是怎麼運作的了?

  老實講,你懂得最近的圖書館內的編篡與整理方式嗎?你知道圖書館學也是一門專業嗎?而這只是地球上的規範,宇宙的圖書館學,不是一兩個小時的課堂就能懂的(光是地球上的圖書館學就有修習碩士與博士的程度),甚至,有更多頭腦無法轉譯下來的資料,只能意會難以言傳。
 
  小湛到現在也不敢說我瞭解阿卡西記錄庫,即使我這麼頻繁地看自己的前世和別人的前世(一瞥眼、或者講一兩句話就能看到),我覺得我只像是瞭解一棟巨型迷宮的一樓轉角而已。團隊三不五時還得提醒我該如何蒐尋我要的資料。
 
  但即使再大的圖書館都無法揣摩"人性",它只能記錄。描述一篇戰爭的過程,不會和你講到所有戰死者的身家背景與親屬的哀慟程度,與將來他們後代的陰影與累世藍圖的調整關係,甚至改變國家業力、影響地球藍圖的前進。
 
  前世是一環環緊扣著的聯繫,傳遞者必須非常慎細地斟酌討論的細節內容。有些事情,就算知道了也不能講,
 
  因為個案現在的心智無法接受。
 
  有些話會更刺激到個案,尤其是有鑽牛角尖習性的(偏偏我認識的靈性圈有85%都是這種人),資訊給多了不是好,甚至恐怕釀成大麻煩。
 
  會找人求助的多少都在情緒崩潰的界線上,把諮詢師當作一線生機。他們不只是"個案"、一個"責任",這個人求助的結果將會影響好幾個家庭與成員的心態,及將來、甚至下世的人生規劃。
 
  其實前世只是一個理由而已,過去的理由,但不是全部的人生。甚至可以說,

  "前世沒有重要到每個人必須去瞭解。"
  
  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理由,嚴格來說,這和前世無關。
 
  重要的事情究竟是未來還是過去?如此顯著的問題卻還是有人選擇過去。因為放不下,放不下,放不下。放不下的理由真的是你以為的那樣?那為何你轉不出去呢?
  
  其實我們很多的傷痛都來自今世的幼年呀。被父母忽視,被責怪、被討厭,被排擠,但我們仍需要愛,我們在討愛,但又被父母的模式潛移默化,長大後將這些糾結成了隱蔽的方式。 
 
  前世不過是個伏筆,若沒有今世的導引線,就不會爆炸。
 
  而我們的生活際遇安排,其實都準備好了一幕幕有機會和好的時段,讓人們相遇,去解決。

  我想起幾年前有人找我聊過,他很義正嚴詞的說:因為我看前世,某某某對我非常壞,所以我恨他是理所當然的!我根本傻眼....這種前世經驗,反而加深了仇恨啊。



 
  與其談前世,不如思考自己內在的陰暗,被遺忘的童年,面對導引線,不需直接挖出過去的炸彈。這炸彈對你沒用,若處理不好,還會成為攻擊的正當理由。
 
  之前小湛都把前世當作偶爾閒談的話題,所以祂們都覺得還好;但隨著認識的人增多,前世成為許多人的重點關注,我必須節制我當初散漫的心態,直視真正問題。
 
  與其談論前世,不如討論現在的傷害該如何修補,如何應對,給予心理重新建設,給予個案自信。除非很必要,很極端的狀況,前世才能安撫某些情緒。但也只是安撫,不是解決的辦法。
 
  不管是諮詢師或個案,都必須考慮問題的輕重緩急,及延伸的各種後遺症。你以為的可能不如你想像的重要,而溝通,與客觀的討論,意見指點與分享。其實才是我們現在人生需要的。一直都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