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信仰與師父們




  台灣有很多宗教/信仰/派別等等,人和人之間相處多少會接觸不同理念的師父。小湛與朋友相見聚會,她提及中意的人有道場要繼承,又推薦他去認識某位師父,說那位師父很強可以消掉所有的業障,沒有辦不到的事,甚至很多名人都投靠其下。只需要每個月供奉一點金額(剛開始說隨喜,之後又說要固定捐),讓朋友很傻眼。

  感情的私人問題略過,小湛目前有一部分的能力就是,你跟我講對象,不知道名字也沒關係,因為人們之間的頻率是相互牽係共鳴的,靠Mulo就可以抓到那個頻道連過去看。(當然心要正喔不然會被檔的啦,尤其修行人會更防的)

  小湛感覺了一下,那名師父真的很慈悲憐憫,發願盡己所能地為世人誦經消業。只是我那實際的朋友不免懷疑:要錢供奉是必要的嗎?還有,每個人的業真的只要虔誠信仰就能拿掉了?





  「管道有很多種,端看人們取決於用何種方式。」Mulo這麼說:

  「信仰會造成一股推合的凝聚力,獲得天庭允許(天庭運用的是地球本身的淨化力),甚至能連接到宇宙源頭獲得更大的加持。然而關於業,業就是課業、靈魂需要進化的動力。師父能幫的有限,不是他們不能,而是上面不允許。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別的意識的進化。」

  而關於供奉的問題,小湛再詳加打聽,看來是那位師父每天都在替人祝禱,那麼算來也算是他的工作了。既然這是個物質的世界,當我們有能力以能量回饋協助,那所花的時間心力,以物質通用的貨幣回饋也不為過。金額就得多斟酌思量個人是否承擔得起。

  然而用錢財來消業,好像現代版的宗教贖罪劵啊XD

  Mulo希望能讓朋友跳脫出舊有觀念,講道:

  「我現在不談論任何宗教,而就單論『師父』這個精神團體的中樞。為何人們對有靈通者趨之若鶩,或者,對能力強大者有忠誠的推崇依附力?我們可以深入談論,瞭解信徒的心理,即可瞭解旁觀者對無法苟同的團體,所產生的疑慮。

  「其實許多真正有能力的高位者/領導,並不會花太多時間去宣揚個人的強大。反之,他們要提供的協助太多了,哪有時間去造勢宣傳?會到處講述甚至誇大形容的,倒是底下的人。

  「因為信徒認為自己不完美,是會犯錯的一般人類。而眼前有如此完美的領導(表面認知而言),便會把心目中對完美的投射付諸其上……即使那名師父再多說辦到的有限,信徒也會解釋是謙虛,繼續活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內。於是超脫世俗的宣傳就這麼產生,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反過來想,師父也是一日就變成的嗎?師父肯定也有過那凡人的覺悟才願意投入這項付出,首先面臨的,將是親友家庭的質疑,以及許多必須得犧牲置之的抱負。可是既然當師父如此偉大能幹,你為何不去當師父?

  「大部分人一聽到肯定往後退縮,找一大堆理由說辦不到。要捨棄得如此之多,大量的物質享受與人情牽絆……這份顧忌,就是師父與信徒的不同。

  「僅差在這一念之間,為何不願意跨出腳步?每個人都擁有那份精神,卻只看到自己的不完美,感到自卑,退縮地說:『我不行』。無人逼迫你,全是個人的自我設限。認為自己成不了師父,彷彿把包袱扔給別人就好,多麼不負責任?」

  "這樣講是否太嚴厲?"小湛皺眉,Mulo搖頭:"我講的可客氣了。"


  「往好處來講,」

  Mulo和緩了些:「當信徒的生活出現挫敗,對團體的忠誠將形成一股力量,相信師父能解救他們,相信未來,相信奇蹟。而奇蹟將會因為信念而產生……即使依我們(高靈)的層次看來,是通過精神上的鍛鍊,應得的轉圜。」

  「畢竟靈魂在肉體之中是脆弱的,精神拔萃者總是少數。然而該看的角度應當是:『有前輩可以辦到,為何我不能?』而非『交給師父就對了,我只要誠心相信即可』的原地打轉。人人都可以成為師父,只是你願不願意。

  「縱然師父有能夠消業的力量,師父也有自己的課業要處理,信徒惹的麻煩便是其一。信徒的得意張揚、無中生有的謠言,造就外在的毀謗,都是成名者必須面對的課題。和人一對一的嫌隙尚能花時間相處解釋,但面對公眾的壓力,無知的流言蜚語,對全心奉獻者皆是巨大的考驗。師父也在學習、釋懷,尋找更多更好的方式去說服、提供給大眾,並堅定持續地以身作則。」

  「人類有太多課題必須用不同的面觀去審視,人人都可以是師父,但師父也很難達到理想中的完美——成長與進化持續,苦與痛是琢磨的力道,否則人將遲緩、淤塞。」

  朋友想了想,再問:「修行是必要的嗎?」

  「廣義而言,人生處處是修行;狹義而言,修行即是往內自省。兩者互不衝突。修行是讓人們回歸自我,專心面對每一刻,平靜處理迎來的課題,解開糾纏的繩結。這個階段的提升之後,便是視野變得更開闊,將你的成長所得分享出來,去包容、去體會,替社會做更好的選擇。」Mulo溫和地說:

  「然而也就像個人成長中所理解的,急不得。給大家一點時間。而你也將明白自己不可或缺,以寬容堅決的心,持續守候,永不放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